缄口不言详细资料大全
缄口不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汉·贾谊《过秦论·下篇》,形容畏惧权势,言语谨慎,怕招惹是非,应当说的而不敢说或不愿意说。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缄口不言 发音 :jiān kǒu bù yán 出自 :《过秦论·下篇》 年代 :汉 字词释义,出处,示 例,辨析, 字词释义 缄:闭。 封住嘴巴,不开口说话。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下篇》:“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示 例 正德间,给事、御史挟势凌人,趋权择便,凡朝廷大阙失,群臣大奸恶,缄口不言。——《明史·何遵传》 商民工匠,见诸官绅,皆缄口不言,恐犯当道之怒,祸生不测云。——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 因陛下天威莫测,使耿介者缄口不言。——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二章 她只有缄口不言,把愤怒、把委屈、把由病引起的虚弱一古脑朝肚里吞。——及容《饥饿荒原》二七 辨析 近义词:缄口无言、秘而不宣、守口如瓶 反义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语法:补充式;作谓语;形容沉默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