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殿荣小说《刘王国》

对刘的系统阅读是从他的两部小说集《追蜂人》和《冰宫》开始的。这两本集子大体上展示了刘小说的创作风格。在他创造的小说王国里,作者痴迷于米镇旧时光的多维雕版,敏锐地捕捉到回荡在生活中的悠长叹息,在抵达与慰藉的过程中不乏诗意的伴奏,让那些零散的故事既有冷若冰霜的生活质感,又有不可思议的人间传奇。

一、米镇生活与诗意少年

刘的大部分作品都围绕着几个关键词:稻城、自行车、少年、梦想。似乎可以用地理、时代、难以勘测的人生、无法挣脱的命运枷锁来比喻,这可以大致概括出刘小说《王国》的一个基本轮廓。

首先是糜镇。作者并没有大费周章去雕琢米镇,而是像拼图一样在不同的作品中随意勾勒出来。它是辽阔的华北平原上的一个稻城。它有四季分明的田野,一条浩浩荡荡的Juma河,还有一座白色塔尖像宝塔一样的粮仓。它有路过的小贩和驻足的养蜂人,外来者的到来,如蝴蝶振翅的效果,总能在米镇掀起波澜。最普通最简单的人,都住在米镇。为了谋生,他们过着坎坷的生活,他们屈服于命运的操纵。刘总能从这些坎坷的人生落差中捕捉到最微妙的情感和最严酷的命运转折。

自行车是最现代的象征。不是遥远的时间让这些故事略黄,但依然触手可及。当然,除了自行车,马、马车也经常出现。这些基本的交通工具经常出现在刘的小说中,有时还承载着复杂的使命。他们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主人公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更是把主人公从未知的深渊带到清晰的真相,甚至是把一种命运摆渡到另一种命运。比如《追养蜂人》中,一个少年骑着自行车一路南下,与《西游记》中与梅感情纠葛的路线重合。骑行的过程就是寻找真相的过程。《世界》从哑巴借自行车开始,女孩雪白而近乎崩溃的生活在哑巴继父的坚持下得以转变。自行车在这里代表了乡村和城市的距离,也是两种完全不同命运的距离。

米镇的地理位置和乡村特色,加上以自行车为导向的时代特征,使刘的小说王国与众不同。当舞台搭建,幕布展开,占据舞台中心的是少年。

青少年代表着无尽的未来。在那个属于自行车时代的国家,青少年通常是被忽视的弱势群体。在刘的小说《王国》中,少年的成长往往意味着艰辛和幸运,而少年的无知所酝酿的灾难往往是无法挽回的。《死亡使者》中,少年潘多在懵懂中耽误了治疗母亲的最佳时机。作品将事关生死的重要事件与孩子的固执和无经验联系在一起,留下一声叹息无处着落,展现了一种残酷的生命肌理。在《动物群》中,少年苏爽用陈武的枪守卫粮仓,并在饥饿时杀死了给他们施舍的人,用食物引诱他们,并占有了他的母亲。这种无知的潜意识举动,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将既定的命运推上了不同的轨道。而少年的成长似乎也只是一夜之间。在旧诗中,刘十分顽皮地把小说的主人公命名为李雷和。少年间懵懂的情感纠葛,以污秽的句子出现在电线杆上,直到有一天,少年在电线杆上发现了引人入胜的诗句,震撼了少年的心灵。饥饿和现实的压抑正在改写少年的命运,诗中涌动的力量也在改变少年的命运。《朱昱纪》展示了一个少年长大后的样子。通灵者朱彤为了拯救心上人洪亮,不得不将祖传的宝珠放弃,但他依然用自己的本事让所有人震惊。祖传宝珠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和支撑。朱彤最后嘟囔了一句:“妈妈,你看到了吗?”现在,你应该对我放心了!“可以算是青壮年的一个关键节点。

在刘的小说中,少年命运的转折和他在苦难中的突然成长,往往伴随着梦境。梦更像是来自民间的某种灵感,带着一种可怕的神秘感,暗中了解着世界的一切秘密,对应着少年的人生和成长轨迹。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丢失的马。走失的马从一个梦开始,梦里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对应。只有一个梦会架构整部小说和人物的命运。《雨声醒狮》中,破碎的梦境和石狮传说与现实的互文加深了现实中的恐慌。在刘的小说中,梦就像一个解不开的命运枷锁,代表着一种不可阻挡的命运。

当然,米芾的一生和诗情画意的青春只是刘小说中突出的、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米镇不是永远停留在自行车时代的标本,但它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迈出了自己的步伐。比如《王国》中,刘铁骑统治下的米镇,就是以如火如荼建设新农村的面貌呈现的。在这个“王国”里,刘铁骑这个“国王”的铁腕统治,以及在他统治下的村民们受到冲击后的屈服心态,可能才是作者真正想要思考和表达的。刘的一些作品也是从卡米镇开始叙述的。比如空姐把叙事场搬到了北方的一个小镇。但无论故事发生在哪里,主角是谁,作者对残酷命运肌理的捕捉和悲悯都没有改变。在不断探索创作主题的过程中,刘的叙事策略也体现了他独特的风格并有了新的突破。

第二,原始文字和人类传说

刘小说的一个突出的叙事策略是原创性写作,即在经历曲折的故事情节后,主人公回到自己生活的某个原点,这是非常有力的,令人难忘的。

比如《姑娘》中,故事并不复杂:理发师受一男子之邀,为其刚上高二的女儿剃头。女孩得了癌症,剃了光头配合治疗。过了一年多,理发师又被请回家,而这一次,女孩不见了,只有一股浓浓的牛奶味扑鼻而来。回到同样的场景后,给人的冲击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连面对都不忍心。小说把计划生育时代的独立性丧失描写到了极致。《天赐之夏》也是对计划生育时代的反思。超生让家里负债累累,上帝把它送到奶奶家,朱莉月经在那里照顾,产生了依恋情结。朱莉月经结婚后,上帝把她送回了家,她没有得到姐妹们的照顾,反而被欺负。当上帝派人单独为朱莉月经时,一切仿佛回到了天赐缘分的开始:朱莉月经生下了一个女孩。朱莉月经会不会投胎为天赐母亲,如果生下男孩,会不会重复天赐的命运?这种从回归生命原点的追问,令人尴尬。《死亡使者》中,潘多在人们一次次问他“玩什么”的时候,又回到了六岁时的场景。"时光倒流,就像一个沉重的帷幕被拉开了."多年后,在同类事件的启发下,他又回到了后悔的原点。监禁就像一场重演的悲剧,惩罚和报复的方式让人不寒而栗。最揪心的文章是《污点男人》。当老边回到米镇,站在错误的起点,等待他的是更大的无法挽回的错误。在不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和女儿一起很难活下来。在《喜欢的人》中,故事的叙述者闫静和素未谋面的李孝贤,在描述上惊人的相似,在别人的叙述中也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他们互相影射,是彼此的起源,又像是一个诅咒,成为了彼此命运的模式。这种反差确实比单独写一个人的命运更有冲击力,所有的起源其实都意味着应该有更多可能的起始路径。能否突破这个所谓的命运牢笼,其实是期待更多的改变,期待个体的完善,期待外部环境的改善。

这个原创作品本身就是传奇。此外,刘的作品中还有着惊人的传奇,甚至可以概括为连载传奇。我想提的是夜行。为了见亲生母亲最后一面,女孩在晚上回家的路上登上了一辆载着死者的马车。那是一个在工地被马拖死的少年。女孩用随身为母亲准备的纸钱,帮助少年的灵魂跨过一座又一座桥梁。女孩终于见到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最后一面,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小灵魂的帮助,他比女孩早一步到达了女孩的家,用纸钱贿赂了死神,让女孩的母亲等着女孩。一个人的善良在另一个地方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回报。这是对少女少年贫困生活的一种安慰吗?却让人在悲伤中更加悲伤。传说中的道,意味着现实的无力。《营救》中,一个自称是双胞胎兄弟的男人闯入了我的梦境和幻觉,突兀地介入了我的生活,把我引入了一场谋杀案,而受害者之一就是我的兄弟。这部小说有点悬疑恐怖片的味道。虽然故事很传奇,但对于一对失去童年的双胞胎来说,所有离奇的心灵感应似乎都在情理之中。借用民间传说也是托起这种传奇氛围的有效手段。比如《雨声醒狮》就是从民间故事《石狮》的一个飞跃。这个民间故事的原型是,桥头的石狮眼睛被染红后会下七天七夜的大雨,直到有人死去才能解除咒语。这是一场注定死亡的悲剧。作者用传说和传说来架构故事,突出了命运的无奈。

原创性的写作和这些鲜活的人间传奇,可以说是刘小说创作中较为程式化的叙事策略。当然,纵观他的创作,刘的叙事策略和写作手法如同他所开拓的题材一样是多样的,而在这种多样的表达中,统治着这个丰富的小说王国的只有作者始终坚持的美学原则。

第三,博大与慈悲的美学原则

一般成熟的作家都会建立自己独特的审美原则。在整体阅读刘作品的过程中,虽然不时被主人公的乖张命运所震撼,但最终还是被他所建立的博大与慈悲所慰藉,而这种博大与柔软中所隐藏的痛苦更深更久。

首先是宽敞。刘的小说总能让人感受到时代的气息,把社会生活的整体面貌,广阔的背景,复杂的人心,都写得很好,让人觉得他只是万千灯火中最普通的一个,却能悄无声息的悲壮。比如在《姑娘》中,作者花了很多时间写理发师的现状。其实和故事主线无关,却展现了时代变迁的面貌。只有这样,不忙的理发师才会一直牵挂着心中的姑娘,才能在采摘和切割向日葵时听到向日葵的嘶鸣和哭喊,让作品生出诗意的意境和更长的叹息。同时,这种宽广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歌唱空间。在这条人生大河中,每一个读者都会从中打捞出不同的感受。刘的小说也因其广阔性而反映了生活的真实细节。那些故事在辽阔的大地上自然流淌、蜿蜒,是天生的,不是编出来的。

同情的人文情怀适用于大多数小说家。对于刘,来说,这种悲悯体现在苦与柔的两相调剂上。刘讲的故事往往很悲壮,往往涉及人生命运的痛苦转折和变化。他还写了很多疯狂的人,悲惨的生活境遇,被现实频频挤压的理想。幸运的是,他没有成为一个在他的小说王国里随意拨弄人物命运的暴君。他只是跟着这些深情又无情的命运,慢慢把故事流传开来。在坚如生铁的既定命运框架下,不乏柔和的诗风,他对那些不幸的生命表现出最深切的关怀。例如,在《冰宫》中,诚实而平庸的李登峰只希望他的妻子住在三块瓷砖和红瓦的新房子里。这个简单的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反复挤压。在经历了双重幻灭后,李登峰依然坚守新房的空地,建造了一座冰宫,让平庸的人生走上了传奇的开始。比如《地理指南》中,曾经的地理老师陈汉文,面对生活的艰难甚至绝望,依然可以用自己对地理知识带来的世界的想象来抚慰自己残缺的人生。这样的例子很多,尤其是在青少年的写作中,更加包容,充满了光芒。同时,我不得不佩服刘是一个讲故事的大师。他的语言,像一条游荡在北国大地的河流,朴实无华,有着水一样的光泽和灵动。他认识到命运的无奈,默默地与之抗衡。经过20多年的小说创作,刘仍处于小说创作的喷发期,这是令人惊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