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学派和代表人物?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积累的学术流派,一直延续至今,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儒家原本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孔子。

儒家思想在先秦时期与百家争鸣平起平坐。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重创。然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其思想进行钳制,使得儒学重新崛起。

儒家、儒教、儒教的概念要区分。需要区分作为理论的儒学、作为阶层的儒学和作为信仰的儒学。

2.墨家?代表人物:墨子

墨学是中国东周时期的一个哲学流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墨学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一起,成为中国古代三大哲学体系。墨家在古代被视为道家的一个分支,深受道家的影响。

墨家诞生于战国时期,其创始人是翟墨(墨子)。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学术团体,其领袖被称为“巨人”。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贯彻墨学,其俸禄也必须奉献给集团。

墨家分为前后期: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和认识论,关注世俗战争;后期墨家对逻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始向科学研究领域靠拢。

墨家的思想主要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之爱(兼爱)、反对侵略战争(非攻)、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节俭)、重视继承前人的文化财富(明鬼)、掌握自然规律(自然之志)等等。

由于墨家思想独特的政治属性和西汉武帝的勾结政策,墨家思想不断受到压制,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现实基础,在中国逐渐消亡。

3.道家代表人物:庄子

春秋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大智慧于一身。总结了古代道教思想的精华,形成了完整系统的道教理论,这标志着道教思想的正式形成。

对中国的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医疗保健、宗教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约瑟说:“中国人的人格中,很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自道家思想。没有道家思想的中国。

就像一棵根深蒂固的大树已经烂掉。“道家思想是中国科学技术的基础”和“(道家哲学)在中国科学史上至关重要”。

道家哲学被称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在中国之后也通过儒家和佛教得到不同程度的体现。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自然。

他提出的“道生之法”、“以女护男”、“刚柔相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方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是“百家争鸣”中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存在于中国的各个文化领域。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以主张法治为核心思想,以富国强兵为己任的重要学派,而《汉书·艺文史》被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活动家。

其思想也注重法律的实际效果。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和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是指以人性观为基础的诚信义利观。

法家成熟很晚,但形成很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的官员,成熟于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又称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石渣、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沈导、沈不海、乐毅、瞿欣等人。

大力发展它,成为一个学校。战国末期,韩非总结综合了他们的学说,是法家的杰作。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和管理等社会科学。

5.军事家代表人物:孙武

兵家大师是孙武的《孙子兵法》。中国的兵家自古以来都是被重视的。兵法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孙子兵法起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时期。如何从宏观上把握战争,是《孙子兵法》的关键。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或被他人奴役。《孙子兵法》也可以看作是如何治国、制定国家战略的指南;又是一部关于如何带兵打仗的电影。

关于制定战争战略和战术的书籍。兵家是春秋战国“百家”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主要目的是研究作战和用兵。《韩曙文艺冰之书略》把军事家的著作分为四类:以军事思想和战略谋略为主的军事战术。

军事情况类专门研究用兵情况;士兵阴阳类讲的是阴阳五行的士兵,夹杂着鬼神助战的理论;武器和技能是军事技能课的主要内容。军事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廖伟。

他们的作品有:《孙子兵法》、《吴起》、《孙膑兵法》、《尉僚子》等。这些著作是对当时战争和军事管理经验的总结,其中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