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土地》——关于梦的爱和离别
《啦啦地》,一部故事简单的电影,隐隐约约贴近我们的生活。所以,男女主角五年后的分离,令人遗憾却又在情理之中。痴情男很可怜,但好像有点傻。嫁给别人的女人对男人是深情的,但谁规定一个人一定要等待一场不确定的相遇?
影片开头,马路上跳舞的人群让我想起了《歌舞青春》,这也是对片名的质疑。然后男女主角相遇,擦肩而过。
这个人是一个痴迷于爵士乐的人。他认为爵士乐不是一种固定的形式。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也可以因为心情的不同而演奏出不同的感觉。他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但他有坚持爵士乐的理想。他的梦想是开一家爵士乐俱乐部,演奏他心中真正的爵士乐。所以即使他的演奏能力再好,也经常丢演奏工作。
女主是一个有表演梦想的人,不为名利,只是单纯的喜欢表演,想表演,却因为无数次面试的失败,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做演员。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高速公路上;在酒吧第二次见面,此时女主被男主的表现吸引;第三次是在朋友的聚会上。女人捉弄了男人,男人救了女人。当他们第三次见面时,他们的关系开始从陌生人变成朋友。从那时起,女主人开始理解这个男人,并逐渐喜欢上了爵士乐。当男方得知女方想当演员后,就开始帮她寻求表演灵感。最后,女方离开男友的家宴,去电影院找男方。
最后,两个对梦想同样执着的人走到了一起。
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但毕竟没有鼓励人生也能很好的度过。
为了给女主更好的生活,男主选择接受曾经拒绝的朋友的邀请,成为乐队的键盘手。女主正在全心全意地策划自己的独白。
加入乐队的男人事业蒸蒸日上,和女人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突然女主开始觉得自己和男主有了距离。他们不再是执着于梦想,不断堕落却相互扶持的战友。内心开始自卑的女人认为,男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已经开始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已经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结果原本浪漫的烛光晚餐变成了吵架,不欢而散。
乐队越来越忙,男的排练时心不在焉,却不能去看女朋友的舞台剧。女主看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即使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表演,当男主出现在她面前的时候,她也不开心,生气,嫉妒,不甘,委屈。这次都想到了,又一次不欢而散。
这一次,他们开始审视他们的关系。
在他颓废的时候,这个男人接到了电影制作人的电话,他正在寻找那个女人。他震惊地坐了起来。这是女人的梦想,他必须传达这个消息。
开了几个小时的车,男人来到了她的老家,他用和以前一样的方式给她打电话。
这个女人再一次决定为她的梦想前进。
他们约定,这一次,都要为了梦想勇往直前,做自己喜欢的事,放下一切。
五年很快就过去了,女主人成了知名女演员,而男人则用女主人取的名字实践着自己的理想——爵士俱乐部。
女人误嫁为女人,现在丈夫带他进了男人的酒馆。
钢琴声让我想起了他们相遇的那首歌。那一刻,他们仿佛看到了无限的可能。
只是有可能,仅此而已。
一曲终了,女子和丈夫默默离开。
这是电影的结尾。
很多人开玩笑说,这部片子不适合情侣看,容易分手。给出的理由大多是这部片子会让你想起前任的好。我不这么认为。我也觉得这部电影不适合情侣,尤其是还没有规划好未来的情侣。
结局的蒙太奇告诉我们,无限美好的可能性就像童话,可遇不可求。哪怕只是很小的差别,结果也会很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可能会持续一生。我们会为了爱情改变自己去迎合这个世界,哪怕你有过反抗,就像男人加入乐队一样,为了给女方更好的生活。但是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悄悄地改变了对方喜欢的东西。就像影片中,女方认为男方加入乐队后,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女方看重的是男方对梦想的坚持。
之所以不适合恋人观看,是因为当我们意识到这种变化的时候,已经不是曾经相爱的自己了。
大家都以为自己为对方做了一件好事,但是慢慢的发现我们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了。
变与不变,是否向世界妥协,如果想不清楚,那么分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还有一点就是现实的残酷。这就像尽管男人和女人彼此深爱着对方,女人却在五年后嫁给了别人。所谓的鼓励,就这样放弃一切,一个人当真了,而另一个人却期待,即使你放弃了一切,有一天你依然会记得我。不同的想法也造就了不同的结局。
没有人有义务等一个人,也没有人要求你痴情。亲情总是无情的消极,很多时候可能是自爱。
当然,那些年的爱情是美好的,但也会在时间面前渐渐淡去。面对漫长的孤独,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
你在这里想想,可能是很多情侣分手的原因,但这只是一种嘲讽。
如果爱情如此脆弱,怎么能称之为爱情?
很多人都后悔,为什么两个那么相爱的人会这么分开。当音乐提醒他们那些可能会以画面呈现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已经湿润了。我觉得这个结局可能有点遗憾,但也挺现实的。
等待是一个逐渐失去安全感的过程。
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们的爱,而是他们对梦想的坚持。尤其是女主最后一次面试的时候,差点让我哭了,还是因为我的亲身经历,但是我真的觉得有梦想并坚持下去是如此的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