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综合情感和理智?
古往今来,人们常见的事情,不是合理就是不合理。
先说过去。
山人卖柴,柴网再重,也剥不下来。大方的人认为,山里柴火难取,市场难到。所以对城市的条条框框没有异议,一代又一代的购房者心照不宣。按道理,买柴火,买不到你的柴火的重量。这个,合理不合理。
农民卖小猪或猪肉条。如果它们是在家里出售的,它们应该在喂食后称重。猪的最后一餐,即使是老实笨笨的卖家,也会做得又美又丰盛,让小猪和猪像过年一样,吃到肚子比背还高,动不了。然后,在小猪拉屎之前赶紧称体重。宽容的人认为养猪不容易,愿意,既定。本来买家买的是猪的体重,但是麸皮、稀饭、尿液都是按猪的价格卖的。你觉得不公平吗?这,显然是合理的,也是不合理的。
战国时期,赵王想用赵括做他的将军。赵的母亲比母亲更了解儿子,她去见赵王,与赵括争论。赵母以国家大事为重是真的,她预料到一旦多话的赵括,将是国家和人民的错误。这位深明大义,没有私心的赵妈妈,被后人传为美谈。但当时很明显,断了自己儿子的仕途,合理不合理。
一个老渡口,一个老摆渡人在摆渡,一个大个子要过河。坚持了一会,大汉说忘了带摆渡钱。你猜怎么着?一怒之下,老摆渡人又扶起了大汉。连小孩子都知道上渡船是要花钱的,不应该说过河的时候忘了带钱。不过话说回来,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想不开又要回来,很麻烦。这也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
一个理字和一个情字真的很难调和,所以要丢一个字。从“王”的“理”来说,要讲究王法,遵守规矩;而从“心”的“情”出发,可以为所欲为,感情先行。从古到今,在用人问题上,任人唯贤是重理,任人唯亲肯定是出于爱才。不可避免的是,你要任人唯贤,就不能考虑感情,尤其是不避仇人,这是极其排外的。另一方面,如果你想任命自己的人,你就会无视理性,也就是说,无视国王的法律和规则。至于历史上偶尔出现的看似合情合理的事情,其出发点肯定是在一个合理的终点线上,其所谓的合理就是骑骆驼刚好有靠背,只是巧合而已。
形象地说,两者很难兼得。既然很难两全其美,那我们做符合逻辑的事情就不用担心这种感觉和那种感觉,免得让人生气。同样,在处理重的事情时,也不要怪这个理,怪那个理,以免失了情,失了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