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

从2009年至今的十年里,我在业余时间坚持写反腐小说,弘扬正气,警醒世人。到目前为止,有1篇小说,2篇中篇小说,4篇短篇小说,132篇微小说。2015年,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规训尺度——72个诚信微故事》,其姊妹篇《规训之名》即将在付梓问世。

2009年6月的一天中午,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听同事说了一个关于密码箱的笑话。这个讽刺的笑话被我改编成微小说《密码》,南的笔名发表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上。此后,我不时以微小说的形式记录一些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思考。创造的闸门一旦打开,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到2015,手头有六七十篇微小说,很多文章散落在党风廉政报刊上。我把这些微小说整理成一个文档发给文学朋友互相学习。有一天,中国方正出版社的编辑问我愿不愿意出版这些微小说,我当场愉快地和他达成了合作意向。接下来是选题、验证、出版和发行...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纪律的尺度——72个廉政微故事》诞生了。

著名作家王跃文在他的推荐中写道:“纪律的尺度,无论是过去的委托还是今天的落笔,写的都是常见的琐事。一只鼠标,一把二胡,一帧书法,一桌麻将,细微的人物跃然纸上,真实的世界在眼前流淌。触目惊心的日常腐败令人警醒。”好朋友蒋捷写道:“72件作品,每一件都像一个精妙的微雕。作者对很多看似合理实则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开头看似平淡无奇,但情节往往在文末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大转折,又因为文中有一条草蛇灰线作为埋伏,读者并不觉得突兀,但读到最后却忍不住拍着大腿大呼‘精彩!’“读者朋友们的评论对我是一种鼓励和鞭策。

《纪律的标准》出版后,我被从北京调到香港工作。我忙于工作,熟悉了新的环境。很久没有继续写了。大概过了半年,我又拿起了笔,坚持着这个爱好。在坚持中,我感受到了乐趣和力量。十年来,很多作品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尤其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从最初的僵持到压倒性胜利,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能置身其中,参与其中,通过小说来记录和描述,我感到很荣幸。

创作来源于冲动,慢慢成为习惯。每当看到新闻报道,听到小道消息,从中获得灵感,大脑就开始高速运转,根本停不下来。文章在享受写作乐趣的同时,能够为正风肃纪、移风易俗的事业鼓与呼,能够通过作品弘扬正能量,鞭挞假恶丑,意义重大。

一部微小说只有一千字,要在短短的篇幅里讲好一个故事,传达深刻的含义,需要很大的努力。文看似山,不喜和平。每一个小故事都需要设计出悬念和冲突,让读者看了几分钟就拍拍大腿,陷入思考,那么故事就成功了,写作目的也就达到了。

写作为我创造了一个新的天地。明末清初的辽东半岛,广袤的内蒙古草原,炎热美丽的香港岛,云南傈僳族聚居区的田野,神秘的人马座,都可以成为故事发生的地方。主角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人,千变万化的猛兽。河马、画眉、老鼠和狼都进入房间,在纸上疾驰。不同的人和事在不同的时空交替出现,发生了许多新奇而发人深省的故事。一旦拿起笔,你的思想就像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自由飞翔。反腐地貌的“狩猎”、“悬崖”、“雪崩”三部曲,用自然现象描写生活的情境;穿越的、有历史题材的烟火、江湖、李赣,用古老的场景书写当下的真实;现代生活题材《下班》《吃瓜》《拉纸》从生活小点批判不合理的怪现象。

2065438+2007年9月,在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参加业务培训。听了清华大学秦征教授的《人工智能对未来社会的影响》这门课,我对人工智能给未来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对人类日常生活做出的巨大贡献印象深刻。我也是脑洞大开,突发奇想。我构思了一个“艾干部”疯狂加班却发生一系列离奇事件的小故事。那天晚上,听着北戴河沙滩上的海浪声,我写下了这个故事,发布在微信官方账号,点击率达到了3000多。读者朋友鼓励我,为什么不继续写,写一个长篇?

写小说相信是每一个文字爱好者的梦想,但是我的心在打鼓。我能继续写吗?那需要宏大的构思,精致的细节,曲折的故事,以及大量的努力和精力。就像参加一场艰难的考试,吹嘘一头牛可以获得荣誉,去赴一个不可撤销的约会,一旦选择,就只能埋头苦干,不轻易放弃。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试一试,完成这个夙愿,在迈出蹒跚的第一步的同时产生想法。我坚持每天更新一章,3000字左右。后来工作忙,业余时间越来越少,就坚持一周更新三篇,70天完成了一篇15000字的稿子。现在想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手稿的大部分内容是在哄婴儿入睡后的夜深人静时写的。写完后,大脑兴奋得久久难以入眠,同时构思下一章的情节。长篇反腐悬疑魔幻小说《端木瞳》是在北戴河写的,大部分是在香港的家里写的。过程中,它游历了广东、宁夏、四川等地,晚上在酒店房间里过得开心而充实。写完最后一段“夕阳的余晖照亮北方的城市”,我仿佛是主角端木通,带着老婆孩子去了北方。不疯就活不下去。当你落笔的时候,你处于恍惚状态。卸下重担的时候是一种解脱,完成心愿的时候是一种解脱,沉醉于剧情的时候是一种疯狂。

在《端木瞳》中,我虚构了一个星球,把人物关系设定在一个叫纳达尔的国家。很多剧情和场景来自工作经验,对于需要展开或跳跃的剧情,技术或梦境是不可避免的。

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千千成千上万的端木通携手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也是社会制度的胜利,人性的善良。作为一名党员,讴歌新时代,弘扬正能量是我发自内心的创作动机,不变的使命感和神圣的荣誉感贯穿着我。

钱钟书先生说:“世上没有偶然,只是化妆和戴面具的必然。”《端木瞳》的情节设定、人物活动、情节走向,一部分是在之前构思的框架内进行的,一部分是随意进行的,想写的地方,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都是化为篇章,这与他们的个人经历、知识结构、生活工作环境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本书里的人物和情节都是偶然中的必然。

我不是正规学校出来的。写作只是我的爱好,不是我的专长。作品还有很多问题,手法和水平还不成熟。好朋友杨小泉有一句很中肯的评论:“说实话,小王的短篇小说乍一看好像有点不以为然,因为大部分都是社会热点的再现。除了语言生动,表达生动,加了一点调料,情节没有太多的‘意外’,总有一种小说味儿不大足的感觉。但去年再读的时候,我有一种‘想不到’的感觉:小王及时而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朵浪花,截取了一段时空,保留了一个标本,但这些时空长河中的浪花和标本已经逝去。也许小王不是画家,但他是摄影师。虽然艺术创作的元素少了一点,但在真实史料中更有价值。时间越久,这个道理就越有价值。因为生活本身就充满了艺术,我们离它太近了,无法忽视它,所以对生活本身的捕捉也是艺术,俗话说,而一个本该永恒的瞬间,不知不觉就来了又去了。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说传统短篇小说是一颗明珠,经过作者的苦心经营和深入加工,原本真实的沉淀已经面目全非。那么小王的短篇小说就更像琥珀,总是清晰地呈现出蝴蝶展翅起飞那一刻的绚烂,保留着珍贵的化石供我们临摹。这也启示我们,所有的作品都要有生命,所有的创作都要有价值,所有的坚持都要有惊喜!”

(吴越作者单位: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