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文章评论过卖米?
这期间,一篇名为《卖米》的北大获奖作文在网上广为流传。这篇文章讲述了1979出生的北大女生张佩香和妈妈一起卖大米的故事。这篇文章曾获北京大学首届校园原创文学大赛一等奖,2004年6月由权威文学杂志《当代》发表,后被《读者》和《新华文摘》转载,引起轰动。
评估:
看完文章,估计有人会觉得这个妈妈太固执了,甚至张培祥还曾经“抱怨”过妈妈。我妈之所以这么做,不仅仅是在“三块钱不算钱”的反问中,更是在“不仅仅是几块钱的事,还有点良心做生意”的自问自答中。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大米质量好,怎么能卖这么便宜?”
“我的米比市面上任何人卖的米都好”,在我妈朴素的认知里,既然是好米,就一定要卖个好价钱。这其实是她朴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自以为很懂市场的商人眼里,生意无非是妥协,人生无非是妥协。有什么不能妥协的?妥协的人一直被认为是聪明人,他们往往过得很好。
而那些有原则、固执己见的人,往往被视为“傻子”,无法与之交朋友。就像与风车作战的堂吉诃德,有多少人认可他的骑士精神?只会嘲讽他的可笑;再比如希腊神话中每天推着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他会白白获得多少好感?
这个世界上有聪明人,也有愚蠢人。人都想变聪明,都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个世界只由聪明人组成会是什么样子?作家刘震云曾说,“这个民族最缺的是聪明人,最缺的是笨人。”这句话也得到了很多认可。
其实刘震云讲的还是一个成功的概念和方法论。现实中,还是有很多“笨人”的。他们有原则,有底线,有时似乎对时事一无所知,当然也没有成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母亲是个“笨人”。她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的坚持;即使非常需要钱,也不愿意放弃原则。当然,她也有自己的犹豫,也正是这种犹豫赋予了她真实的质感。
她坚持“好米要卖好价钱”。这有错吗?在市场上,这可能只是一种可笑的固执,但作为一种简单的价值观,不应该被轻视。这种倔强的性格很难说与生活现状无关,也因此给人一种坚持原则的悲壮画面感。
其实“坚持原则”和“生活不易”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很难说,但是我们知道的是,坚持原则,尤其是面对生活的诱惑和压力的时候,是最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