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解析: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阴郁气氛
《罗生门》是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全文字数不多,情节简单。讲述了一个武将为了避雨撞见了一个老婆婆而引发的善恶大讨论。
这篇长文至今仍被认为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短篇小说。
在我看来,这篇短文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故事所传达的“善”与“恶”的讨论,而是芥川用千言万语塑造的一个颓废的日本一代,一个连接武将与老女人的黄昏。
在这样黑暗颓废的氛围中,周围没有人,只有善恶的问询直击人心。
让我们来看看日本文学大师芥川龙之介是如何用寥寥数语营造恐怖感的。
罗生门是日本京都罗城的城门,后指人间与地狱的分界,是真假的分界门。
我们先来看看芥川在开头描述的环境:
只有这个场景描写奠定了整个故事的基调,无声而颓废。
这一段如何为风冷定调?要看大与小,荣与衰的对比。
首先是“宽门”和独自等待雨停的“人”,很容易让人想象出一幅孤独的画面。宽阔的大门本该是络绎不绝的交通要道,如今却只有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等着雨水活过来。下雨天已经很冷了,现在身边没人,是不是更凄凉?
第二句的对比是“红漆剥落的大柱子”和“蟋蟀”。按照我们的常识,红漆一般是比较突出的代表。这扇门以前一定很热闹,现在却在剥落,一只蟋蟀站在那根大柱子上。这只蟋蟀太棒了。
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大门上停的是麻雀或蝴蝶而不是蟋蟀,你会有什么感受?你可能马上会觉得气氛没那么冷了。
麻雀和蝴蝶是常见的生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闹的场景。蟋蟀的习性是什么?
蟋蟀不会出现在拥挤繁华的地方。我们知道,蟋蟀经常出现在岩石堆、野草和田野斜坡上。蟋蟀代表一个孤独的地方,用一根红色油漆剥落的柱子相互辉映。
最后一句,再次强调“没有别人。”至此,这一整段文字足以让读者看到一幅凄冷的画面,一个武将站在破败的城门下躲雨。
我们不禁好奇,曾经红漆鼎盛的罗生门,为何如此空荡。
芥川立刻在下一段给出了答案。
原来这个地方因为天灾人祸,所以才这么荒凉,而那个时候,人民已经很贫困了。这里也说明一下,这个罗生门现在是用来干嘛的?是用来堆无主尸体的!
这里太阳一落山,人就觉得阴沉沉的,所以没人上门。
回家会等很久的雨,看不到停,只想在这里将就一晚。但它始终是一个停尸的地方,所以环境氛围从空旷变成了可怕。
在《罗生门》最初的描述中,基本用的是静态布景。蟋蟀停在红漆缸上,那是静止的一刻。而当我决定在家门口的时候,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
在这个描写中,用了很多动词:雨在下,天很低,风和黄昏肆无忌惮。
是不是像恐怖电影里,主角试图打开一扇空门,突然阴风吹来?光是想想就让我冒汗。现在,蟋蟀不知道去哪里。真的,万籁俱寂,风在哭,雨在啸,家就上到那扇门。
读者不禁为他担心,也很好奇。他不会在到处都是死人的门上遇到什么恐怖的东西吧?
引起读者的担心和好奇,这个场景的塑造足够成功!
家将提着刀,一步一步走进大楼,映入他眼帘的是这样一幕。
这是看到拔死毛的老婆婆之前的最后一个场景描述。这段话应该很重要,因为老妇人的出现会是整篇文章的亮点,应该会在瞬间引起所有读者的感情。
那么这个场景应该怎么写才能让一个突然出现的老婆婆刺激到读者的感官呢?
答案是狭隘和黑暗。
这个描述尸体的观察序列很有意思。
如果地上躺着无数恐怖的尸体,我们会先看到哪一部分?我可能不会关注数字,也不会关注身体有没有穿衣服。我可能是被那散乱的肢体和可怕的表情直接说服的。
我们再来看看这一段的视线顺序。
先是几具,然后是未知数量的尸体。这是由近及远的视线。一具死尸张开它的嘴或伸出它的手,使人怀疑它作为人出生的事实。肩部被照亮,但阴影更暗。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视图。
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我们看着所有这些尸体。你感觉如何?
空间狭小,灯光昏暗,我们似乎都要怀疑自己的脚是不是在身体周围,或者黑暗中是否有更可怕的东西。
就现在!一个干瘦的老婆婆蹲在一堆尸体里拔头发。是不是突然可怕到了极点?
你看,我先给你制造一个无声的死亡场景,突然冒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做着一件不人不鬼的事。任何人都会惊讶!
罗生门的场景描述到此为止。后面一家人和老太婆的对抗才是真正的高潮,人物塑造也很好,就等大家自己去发现了!
*写在最后,
本文选自鲁迅翻译的《罗生门》。
我曾分享过诗词、写作方法和读后感。我想试着分析一下近期那些精彩的小故事。有什么好的建议,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BTW,如果有大佬也喜欢文学,可以尝试一起讨论,一起写作~
我希望见到你的最后一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