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和剧本有什么区别?
剧本:表现手法主要是对话
表现方式完全不同,这是小说和电视文学剧本写作最大最根本的区别。
写小说自然离不开刻画人物,讲故事,描写人物肖像和心理,描写社会和自然环境,说明相关人物和历史背景等。,表现方法以叙事为主;写电视文学剧本也要刻画人物,讲故事,分析人物心理,但表现方法就是不能用旁白,而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
近年来,许多小说使用间接引语。说白了,人物对话没有冒号和引号。这种文字的效果弱化了对话,增强了叙事感,突出了整体性,但往往会对阅读造成一些障碍,容易让人产生困惑。
对于小说的叙事,老舍先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这是小说所有表现手法中最难掌握的。需要大量的训练和琢磨才能学会。否则会枯燥、干巴巴、不知所云。如何让叙述真实可信?老舍先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明路,开出了药方。他说,在叙事中,要加入情感色彩、常识和生活细节。照方抓药,治顽疾,写小说,我学到了很多,并把这些运用到专业新闻报道的写作中,有异曲同工之妙,屡试不爽。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自然以叙事为主,但并不涵盖所有小说,除了一些刻意追求的小说。如林斤澜的《醉话》,通篇没有叙述。从头到尾都是一个酒鬼在说醉话(虽然借用一个人的语气来形容也无可厚非)。这种文体一般限于短篇小说。作为一部中篇小说或者长篇小说,如果整个故事都是以一个人物的发言为结构,作者不被逼疯才怪。
写电视文学剧本,除了少量的旁白,小说叙事几乎没有用。如果把小说改编成电视文艺剧本进行拍摄,就要想办法通过叙事把人物的故事和心理活动变成对话。结合小说《半月坠落》和剧本《隐宅之谜》举个例子,一看就知道了。
小说叙事:
几十年来,王一斗反复做着同一个梦,时而清晰,时而朦胧,内容大同小异,几乎不变,结局全是被金条吵醒。每次醒来,他的手掌都感到火辣辣的疼痛。王一斗请了很多睁着眼闭着眼的算命先生,但他们都无法解读这个梦,也说不清为什么这些年来他们总是做同一个梦。我不得不同意马曼的话:“你爷爷给你起了个水桶的名字,都是你的错。你这辈子最多也就一桶菜。疯了就做梦赚钱。”
脚本人物对话:
王一斗大叫一声醒了:啊——
妈妈满顿:你又做梦赚钱了?
王一斗伸出手:那根金条看起来像刚铸的,烫到我的手了。
妈妈满顿:同一个梦,几十年过去了,你没把金条叫醒吗?你要是敢,拿回一根真金条,就算让我过过眼瘾...我看透了。你一辈子穷在一桶粮食里!想发财?做梦去吧!
王一斗:说起这个梦想真的很神奇!我住在这个院子已经几十年了。为什么我总是做同一个梦?每次都不走样,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如梦,有时真实。
由于电视文艺剧本的表达主要以人物对话为主,所以人物对话越生动、越口语化越好。对此,作为《大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天子》等电视剧的知名编剧和编剧,刘恒表示,作为一名电视剧编剧,他的第一个能力就是恢复口语。还原绝对不是临摹,而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升华。有些编剧摆脱不了书面语言,根本原因是口语恢复能力低。电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是否口语化,是编剧最重要的基本功,是检验编剧,衡量编剧,决定其作品好坏,作品多少的试金石!
如何把人物对话写得生动口语化?捷径只有一条:从生活、从人、从书上好好学习。听起来像你嘴里的大蒜味。但以我的经验,没有别的办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文字的口语化并不是日常生活的白话文,而是要经过精心提炼、反复琢磨、逐字逐句、苦苦思索才能跃然纸上。刘恒说,剧本对人物的对话要求非常严格,从台词上就要生动,用台词描述人物,推动故事发展。曾写过《康熙私访》、《琉璃厂传奇》、《五月槐花香》、《倾城之恋》等电视剧的知名编剧邹敬之表示,写好对白尤为重要,所以不要把对白写得很俗,要有生活。对话的生命是什么?我懂,一个字,活!让对话活起来,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技巧,需要长期的实践、潜心的研究和天赋,才能修成正果。苦!
小说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叙事,而电视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人物对话,这是由两种风格决定的。以我自己的经验来看,面对两种风格时,创作的思维状态和精妙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写小说的时候,感觉好像是在和自己的内心交流,作者就像一个当事人;写电视文艺剧本的时候,感觉就像剧中人物面对面在说话,作者好像是个旁观者。相信两种风格都练过的朋友都会有类似的微妙感受。
小说:可以调动一切手段来塑造人物。
剧本:只有台词和动作才能塑造人物。
无论传统小说还是电视文学剧本,塑造人物都是作家和编剧的首要任务。如何塑造人物,两种风格写小说,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可以调动叙事、线描、对话、动作、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一切文学手段,随心所欲,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但写剧本、塑造人物、刻画人物性格只是两个基本的外化手段,同时还要肩负起推动剧情、讲故事甚至搭建结构的重任。
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最终植根于读者心中。一百个人心里可能有一百个林黛玉,一千个贾宝玉。电视剧不一样。剧本塑造的人物,经过演员的二次创作,最终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观众的眼前。一百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林黛玉,一千个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贾宝玉。
使用的手段非常不同。
由于篇幅原因,我只简单讲一点如何在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就是不要让你的故事停下来描述静止肖像(而静止肖像在我们看到的小说中比比皆是)。对此,老舍先生早有教导。写一个女孩的长相,不要急着介绍她“扎着一条大辫子,一对浅浅的酒窝,两根长长的睫毛”,而要让她先说话、先行动,通过她的一言一行,在不经意间向读者传达、渗透、熏陶她的肖像。比如她生气了,“把大辫子扔回去”;她哭了,“泪水打湿了她长长的睫毛”;她又笑了,“露出一对浅浅的酒窝。”有鉴于此,我曾向书法家要了一幅草书《让你的故事流动起来》,挂在书房,以此勉励自己。
小说在言行上完成肖像描写,起到刻画人物的作用,类似于电视文学剧本。邹靖之说,所有角色在电视剧里出现都要带着东西,一定要给他一个东西,这个人就突然出来了,他的脸(性格)也就出来了。剧本中人物是否“扎着大辫子,长着一对浅浅的酒窝和两根长长的睫毛”根本不需要你编剧操心。编剧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个“刀刃”就是角色的台词和动作(事件)。剧中人物说什么台词,做什么动作,最终都是由人物决定的。
一个人的经历、人生阅历、知识深度、心态好坏、职业、健康状况、爱好习惯、家庭环境的影响,都决定着人格的形成、行为准则和道德取向。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主角的性格决定了剧本的风格,故事走向,剧情冲突,连贯性和融合性……剧本的一切!邹靖之说,写一部电视剧,我的心一定是要做好大纲和多样性,做好人物(人物传记)特别细致的大纲。
当你打算创作一部原创小说或将其改编成电视文学剧本时,不妨先为剧中确定的人物写一个简短的传记。主要人物能写一两千字,次要人物能写七八百字。不要认为这会浪费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当你后来进入剧本创作,甚至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你会觉得写一部人物传记有多重要!这不是玄机,而是陶内心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