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路小说
30年代的文学格局是乡村与城市文化背景的对抗,这种对抗反映在文学上,形成了京派和海派两大文学群体。京派和海派分别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的北京、天津和上海。他们处于左翼文化和国民党文化之间,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影响很大。
京派与海派的对立与冲突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主题。1934 65438+10月10日,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论海派》,无意中引发了一场“京派”与“海派”的论战。这场争论看似偶然,却包含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许多基本母题,如传统与现代。
第一,“京派”小说
(一)北京学派(定义):
京派是指20世纪末至30年代,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停留或学习,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一批作家。他们追求文学(学术)的自由和独立,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也反对文学商业化。他们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他们的基本成员是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以《大公报》、《文学杂志》和《水星》的文学副刊为主要阵地。以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凌叔华、萧乾、李健吾、吕燃、林、卞、何其芳、李广田、等学者即非职业作家为代表,其中以沈从文最为重要。
(二)北京学校文化
从某种意义上说,京派文化是典型的本土文化符号,具有双重的文化和审美特征:一方面,它追求现代性,又对现代性产生怀疑,从而导致对现代性的焦虑;另一方面,在现代性的强烈冲击下,本土的传统之美正在消失,我感到一种悲歌。
(三)文学概念
北京小说家的文学思想和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坚持自由主义,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的干扰和限制;其次,追求纯粹的文学趣味,抵制文学的商业化。
在20世纪30年代的政治历史语境中,北京作家无疑处于边缘,因为左派要求文学为政治服务,而海派作家则主张文学商业化,这与时代格格不入。但他们对文化价值和人文理想的追求,对人的尊严、和谐人生境界的追求,对传统文化的坚守,都有着某种永久的启示。
(4)艺术特色
京派小说家的* * *特点是:乡土气息浓郁,有着来自农村的淳朴之美和凝重的古风,因对乡土经验的眷恋和回归的渴望而风格抒情。如废名的《桥》,沈从文的《边城》,吕燃的《果园城》。
(五)京派代表作家
在京派作家中,沈从文、废名、萧乾、鲁灼、林等以小说著称。他们的作品除了有京派的雷同,还有各自相对独立的风格。我们之前已经讲过废名,以后会把沈从文列为专章。这里有一些其他的作家。
1,小甘(1910-1999)
青年和晚年的萧乾
(1)、创作的概况
小甘出生在北京东直门里城墙附近的贫民区。他是蒙古人的后裔。他的父母早逝,成了孤儿。从小,他就受尽了生活的清冷。这些经历将成为他日后所有小说的诱因。在创作上,先后受到杨振声、沈从文、林、等人的指导。他是短篇小说《树篱下》、《栗子》、《日落》和小说《梦之谷》的作者。
②创造性分析
萧乾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以“儿童”的视角展现成人世界,表达人类世界的冷漠、冷酷、不平等。这类作品有《刺猬下》、《矮檐下》等。所有的小说都有一个耐心的母亲(寡妇或被抛弃的妻子)的形象,其中包含了作者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类是宗教小说,直指教会的虚伪和冷酷,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基督教在当时中国社会条件下类似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这类作品有《皈依》、《鹏程》、《谭》等。
第三类是爱情小说,代表作是著名小说《梦之谷》(1938)。《梦之谷》是一部自传体成长小说,取材于作者自己的流浪和爱情经历。它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方式,描述了一个18岁的北京青年独自流浪到岭东,在一所中学教普通话,饱受语言不通之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个美丽的女孩“英”,她也能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但她却有一段不幸的经历。他们因疾病联系在一起,于是相爱相杀,在“梦之谷”度过了甜蜜的时光,但女孩后来被恶霸劣绅霸占,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恋情以悲剧告终。这部小说以萧乾自身的经历为基础,具有震撼灵魂的力量,是一首由失落者倾吐的美丽挽歌。不过小说出版的时候已经是1938了。在那种战争环境下,《梦幻谷》的超尘脱俗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所以在文坛上并没有引起太大反响。
2.陆烧(1910-1988) ①创作概况。
陆凰是,这是他1946之后的笔名。鲁烧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虽未成熟,但已显示出强劲的创作势头,包括短篇小说集《顾》、《史记》、《晚霞》、《野鸟》等。其中,短篇小说集《古》与曹禺的《日出》和何其芳的《画梦》一起获得了《大公报》的文学奖。吕燃有一种伤感抒情的气质,善于描写情景。他的小说深刻地展现了北方农村的衰败。抗战前,鲁焚去了上海,后来陷入孤岛,长期隐居。
卢焚()
②艺术特色
鲁灼和沈从文一样,也自称乡下人和本地人,但两者风格迥异。与沈从文相比,吕燃的乡土世界少了一点想象,多了一点真实,远离了田园的幻想,取而代之的是中原农村的衰败与苍凉,是一个鲜活的真实世界。他不是从人性出发的崇高,而是在崩塌的乡风中散发着类似李贺的诗意。
3.林(1904-1955) ①作者简介。
林,原名林,是音乐之声。她是京派文学沙龙的女主持人,才女。她曾留学英美,熟悉中西文学、绘画、戏剧、雕塑。她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林的才情、容貌和诗名迷倒了许多文人墨客。她美丽、聪明、热情,具有非凡的审美气质。那时候她和梁思成的家,是北京士人聚会的地方。由于她高贵的家庭、优越的地位和舒适的生活条件,她有条件真正把文学作为一种独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和艺术,从而成为一种天然的“为艺术而艺术”。
②创造性分析
林的代表作是的长篇小说《九十九度》。这部作品被京派评论家李健吾视为最现代的实验作品,描写了炎炎夏日北京胡同的各种生活。林的作品多为描写女性心态和经历的小说,如、、刺绣等。这些都是她比较自然的作品,寄托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从运气不好的人转向自己。然而,沙龙的格局最终界定了林的小说世界,造成了她作品的局限性。
其他京派作家还有杨振声、李健吾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