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叙述者的角度谈如何创作出吸引人的作品
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厨师被迫安排了一场她不想要的婚姻。厨师能力强,乐观积极,平时人缘不错。可惜反对无效。最后,她嫁给了那个又老又俗的马车夫。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天,马车夫就要求情妇严格控制厨子,并把她的工资提取出来供自己喝酒消费。
这样一个控诉女性地位在男权社会不被尊重的主题,至今仍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契诃夫用少爷格里沙来质疑:“皮拉盖亚曾经活得很自由,她不用对任何人负责。突然,无缘无故地,出来一个陌生人,不知怎么的这个人就有权利控制她的行为和她的财产!”
(这段话可谓低谷中的经典。之前有人问读书是为了什么,这里有所体现。就是吐槽的时候不骂人也能让人服气!)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诗人的职责不是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按照可能性或必然性的规律可能发生的事情。(其实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诗人应该拓宽概念,称之为学者、小说家、创造者,不管是什么。)契诃夫在这样一个虚构的家庭中描写了一个虚拟厨师虚构而荒诞的婚姻来讽刺当时社会背景下女性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悲剧,发人深省。
至于我为什么要用《厨师的婚姻》这部小说作为引子来解释我的题目所说的“如何从叙述者的角度创作出一部吸引人的作品”,那么就必须要说说《厨师的婚姻》的“叙述者”了。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主厨老爷家的小儿子格里沙,是个七岁的小胖子,太小了,对人一无所知,还没有明辨是非。他从“为什么不吃肉末”的角度,质疑大厨比拉加亚的婚姻,描述了我们作为一个不知名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潜移默化接受的东西,引发我们在忍不住为孩子答疑解惑时的深思。作者通过伪装成一个孩子,看似无辜地把我们引入了他早已布下的陷阱——那就是讽刺男权社会的专制和你的麻木。
这种叙事方式就像《红楼梦》里刘姥姥逛大观园的一段话,把我们所知道的都诋毁了,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就像张无忌把武功招式全忘了一样,是一种成功的引导发散思维的方式。除了作者希望读者找到的东西,这种方法还会让读者在发现作者的叙事目的时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一举两得,非常奇妙。
无独有偶,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在《祝福》中也使用了这种方法,在因为叙述者的身份而思考祥林嫂悲剧根源的同时,悄悄引导我们去理解祥林嫂的悲剧。所以我们不仅仅是同情祥林嫂,一石二鸟,确实加深了讽刺的目的,也是因为读者边读边思考,边读。
这里又来了一个问题——“如何让读者积极思考”。
作者的创作必然要表达某种东西,如何表达才能让读者更深刻地接受,成为他创作的目的之一。
回到题目,还是叙述者的观点。无论是《厨子嫁人》还是《祝福》,孩子都是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因此,第一人称叙事应该有它自己的美。
第一人称是什么?是“我”,是格里沙,是下一个,很小,只是一点点,是在座的各位。比如一个故事的主体是“我”,读者读的时候有些代入感,草蛇的灰线在后面绵延千里,再慢慢画出来,最后自然就来了。第一人称叙事,被结构主义者称为内焦点叙事,不完全是第一人称叙事,但作者的叙事视角显然是格里沙的,描述故事在格里沙眼中是如何发生的,格里沙的眼睛是如何反应的。我们对厨师婚姻的了解和格里沙一样多。在厨师结婚的故事中,我们唯一可以信任的人是格里沙,然后还有其他角色。之后,格里沙的言行可能会让我们产生与格里沙不同的看法,然后扪心自问,“如果我处在格里沙的位置,我会说什么,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了“让读者积极思考”的目的,所以这部攻击讽刺女性权益的小说先成功了一半,让格里沙把剩下的苹果给了皮拉盖亚。
其实很多道理已经被前人用文字或白纸阐述过了,在作品的内涵上很难有新意。即使故事内容肯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更新,但如何让全世界读过书的观众接受自己的作品,这一点很重要。
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在文坛的地位有了很大提高。此外,小说在科教事业中发挥的光和热是最彻底的,也是普通大众最能接受的,小说创作事业一度非常火爆。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无论是创作还是阅读的成本越来越低,小说的受众越来越广,小说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读者开始对他们读过或正在读的小说吹毛求疵。这篇文章写得不好,那篇太罗嗦。甚至很多作者已经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比如我曾经热爱的九州文化,它有着类似架空大陆三原的王朝兴衰,却也有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世界背景,吸引着一群热血少年的骨灰。
对于胃口越来越敏锐的读者来说,“阅读也是一种游戏”。
那么如何让这个游戏更有趣呢?悬疑推理作家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范本。其实没必要推荐悬疑推理作品。回到标题叙述者的角度,作者曾经读过一部小说《赵茜老草》。架空历史,鬼神依旧是第一人称叙事。只是这个“我”经常来回变换。因为一些隐晦的个人顾虑,虽然每个“我”所讲的故事大体上差别不大,但在一些细节上却有很多变化,就像“张大王里至少有一个人,李三忠在说谎……”这个问题童年的奥数竞赛,全是对与错,都摆在读者面前,让你捉摸不透,然后作者毫不拖延地说出了真相。这种学者之间的博弈真的很精彩。
是作者设置了关卡,狡猾地埋下了伏笔。然而你优柔寡断,所有的线索都摆在眼前,有的甚至到最后都没告诉你谁是真谁是假。这样的故事读起来没什么意思,给人一种印象。
但是,所有玩过游戏的人也应该知道,规则首先是清晰明确的。作品的创作也要遵循这个原则,逻辑一致,由浅入深,逐渐进入引人入胜的境界,然后充分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这是一场阅读游戏,是读者与作者的较量,是一个故事的解读,一个世界的投射。
综上所述,如何创作出一部吸引人的作品,首先你的里子要好看,然后你的脸要新颖有趣,有多有趣,你不妨参考一下“内聚焦叙事”,不管是真是假,让读者自己投入到这个是非中,就没意思了。
关于小说创作的一点浅见,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