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有哪些禁忌?

1.用散文写小说

习惯写散文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地“叙述”故事,以作者的身份做一些“全知”的描述。情况就像电影演到一半,突然有人跳出来,用旁白“解释这幅画”。这样,就算写得再好,也只是散文而不是小说。

写小说时,要通过生动的对话、主角的动作、周围人的动作以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把故事像电影一样“呈现”出来。如果用电影来比喻一部小说,作者就是导演,用镜头把故事带出来,而不是读出剧情主旨的叙述者。

2.人物关系单薄,主角面容模糊。

从不注重人物塑造,以至于男女主角的面孔都模糊不清。读完整本书,读者说不出每个主角的特点是什么,也留不下什么印象。成功的小说必须有活生生的人物。读者即使忘记了剧情,也一定记得主角的形象,比如金庸笔下的杨过、黄蓉。琼瑶笔下的朱桓公主。前者比剧情更重要,因为人物是完整的,他们在所处的环境中自然会做出合理的反应。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让剧情自然推进,而不是为了三角恋而三角恋。

先处理人物性格和关系,再构思剧情。仔细构思每个角色的年龄,长相,学历,口头禅,价值观。除了主角,还要塑造一个配角,做个陪衬或者承担特殊任务。

3.太直接了

不注重故事结构,按时间顺序讲故事,不知道怎么删掉一些对推动剧情没有作用的段落,导致故事冗长乏味,没有高潮。

有了故事的内容,你还得想想怎么“说”才算美。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总是离不开“起承转合”的脚手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按时间顺序写。要点是将故事中的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然后进行调整,运用插值、倒叙等手法,删除不必要的空格,使故事节奏流畅。

4.结构松散,随意卖弄意识流

一部没有结构的小说就像一部镜头晃动的电影,条理不清,不知所云。创新的写作技巧,如倒叙、插入、意识流等。,如果掌握不好,很容易使结构松散,越写越跑题。

不要为了技巧而技巧,用“创新”作为结构松散的借口。不管你用什么技巧,写完之后请把故事看完。如果还是符合“从头到尾”的脉络,那就离重点不远了。

5.开场沉闷,昏昏欲睡。

小说的开篇传统上是通过描写环境和气氛来写的。不是说这个方法不好,只是读者已经看过几千遍了,没什么新意。能不能有更新颖更吸引人的开场方式?其次,这种方法用不好,会拖拖拉拉,写了几千字,还是抓不住主题和人物。

写作是一种交流。怎样才能吸引读者追随呢?除了多读名著,还可以从电影里偷东西。比如《观星》和《美丽有罪》都是以独白开头的。简单就是美。与其东拉西扯,不如一开始就把整个故事的人物和主题带出来,让读者马上知道这个阅读之旅的方向。

6.整本书缺乏主题

再巧妙的桥段,再缺乏主题,就像一个只有美貌没有智慧的美女。即使是一个爱情故事也应该被赋予一个大的主题。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曹雪芹的《红楼梦》,其实都是通过一个爱情故事来表达一个更深层的中心思想。

主题要在写作之前确立,通过文本慢慢渗透出来,比如通过主角的对话。主题不一定是讽刺时代弊端的真相。即使是写爱情故事,也可以用爱情来体现一种现代的爱情观,或者一种男女相处的道理,从而提升整个作品的深度。

7.空内容

我这里说的不是有没有“桥”(情节),而是整部小说像空中楼阁,缺乏客观正当性。有,有故事框架,但是你把框架拿走,你会发现故事是空的,看完了什么也找不到。好看的小说,或多或少有些信息或知识来支撑故事,让剧情发展更合理,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