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民的“农民工”
在东方路桥的几万农民工里,有一个“农民工”最苦最累。他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他时而是企业的掌舵人,时而是一名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工。他就是丁新民。
丁新民出生于1950年,1968年冬,初中刚毕业就去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在兵团呆了6年,脱过土坯,拉过羊粪,种过蔬菜,刨过大粪……
1975年,他被安排在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公路总段,是一名养路工人。丁新民经常这样说:“我就是一名普通的工人。”
1997年12月,时任伊克昭盟公路工程局局长的丁新民在一次视察时遇到严重堵车。彼时的伊克昭盟正值经济起飞之初,家乡的经济哪能被交通掐住脖子呢?丁新民坐在车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伊克昭盟的交通不畅问题。
在与一家南方企业“纠缠”了一段时间之后,丁新民最终还是决定动员全局职工入股,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东杨路这段伊克昭盟的“肠梗阻”给医治好。
公司成立了,路段开工了,丁新民的肩上还担着被告的风险。当时,妻子担惊受怕,丁新民却安慰说:“不怕,道理在咱们这边,相信我好了。”气定神闲之间,更多的是坚定和信心。
那段时间的丁新民,就像是一匹疯狂的野马,一天之内奔波于北京、呼和浩特、东胜三地之间。一次在深夜驱车回东胜的路上,被交警拦住,交警怎么也不相信给公家办事,还有这么拼命在半夜赶路的。
在东方路桥,任何一个农民工的睡眠都比丁新民多,不管是在施工的日子还是休息日,丁新民都是只睡三四个小时。修路的时候,他白天一个路段接一个路段地检查,遇到什么问题马上着手解决,白天无法全部解决的连夜开会继续。而第二天凌晨3点,他肯定会准时起床。有时在工地上睡习惯了,丁新民到宾馆后反倒睡不着觉。
东方路桥落实“定额管理”的日子里,最累的还是丁新民。丁新民不喜欢在办公室里抓工作,而是常常蹲在工地指挥部。他就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农民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财富,他的财富浸泡着浓浓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