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什么意思
以“夏学”求真文——台湾奉元书院的文化求索故事。
1、“以夏学奥质,寻拯世真文。”走进台湾奉元书院的会客厅,创院宗师爱新觉罗·毓鋆的遗训和雕像肃然而立,提醒着求学者要以华夏思想解决时代问题。毓老师授课,以四书为基础,以《周易》为本原,以《春秋》为用世之术,广授儒家经典及诸子学术等课程。
2、奉元书院位于台北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里,成立于2012年,以学会形式运作,其前身是毓鋆先生的私塾“天德黉舍”。书院定期开设国学班、举办文化研讨会。毓鋆的弟子们还常年在两岸讲学,致力弘扬经典,推动建设两岸***同的精神家园。
3、毓鋆先生生于1906年,21岁前受学于陈宝琛、王国维、康有为、郑孝胥等著名学者,其后留学日本、德国。赴台后,毓鋆曾任教于台东农校,后至台北教外国学生中国经典,并在中国文化学院、辅仁大学、政治大学等学府的哲学系任教。他讲学一甲子,学生上万人。
4、据中华奉元学会理事长刘君祖介绍,“天德”揭示的不仅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更蕴含《易经·乾卦》“用九,天德不可为首”深意。毓老师改“天德黉舍”为“奉元书院”,期勉弟子奉元行事,以智慧解决时代问题,以胆识担当历史责任。
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奉元书院也在辽宁的营口、沈阳及北京等地成立分支机构。
1、书院方面认为,两岸同根同源,书院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应该通过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建设***同的精神家园。“许多台湾人没去过大陆,对现在的大陆不了解。如何把真实的大陆介绍给台湾年轻一代,希望他们不要走偏,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2、去乡下参观交流,促进两岸青年互相认识、互相学习,这些活动对增进两岸了解效果明显。台湾一些书院还组织台湾青年学生、老师、研究人员赴福建重走朱子之路,沿着朱子求学和讲学的地方学习交流;组织学生赴山东祭孔,同时赴山东各地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