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文言文怎么看懂
1. 怎么才读得懂,那些论语道德经古文,要怎么学能看得懂文章
一.不要急,先找些白话本或对照本。
1.先看白话文,要看懂了,这个不难;
2.再看古文,不懂没关系,可以看释义,有解释词的也有解释句子的,然后再返回来看古文。这样应该就能看懂大概意思了。
注意要一句一句对照着看,而且不要一次看太多,底子不好的话记不住的。
3.第二天复习的时候,能够一看文言文就知道大意的话就可以了。
4.要注意日积月累,像论语这样看一个月,就基本上都可以看懂了。
以上是按楼主的能看得懂文章要求提出的基本方法。
二.如果要研究其思想的话,这个更不能急,一般的白话本或对照本都有简单的关于思想内容的解释,能理解的话最好,不能理解也不要死抠,先记住,有空了慢慢想,一次也不要想太多。
像一楼说的那些参考书,如果楼主有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的话(不是大学语文),可以参考。没有的话,建议先不要使用,那些基本上是较难的文言文,不容易懂,而且不搞专业的话,其实没什么必要看的。
三.不是字叫文言文,文言文主要是说语法。因为现在出的书基本上都是简化字,如果有繁体字版的话不建议买,基础不好的话,读那个字就很困难。
2. 怎样读懂《论语》《道德经》这种古文《论语》相对易理解,《易经》和《道德经》就难点了,想要了解祖国的古文化就必须先了解我国先贤们是怎么样去思考问题的,这点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现代人所缺少的,我们现代人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沿用西方思维方式,也就是从局部的考究推导整体和内在的规律。
而我国古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关连的。所以他们并不关心局部,而是从整体的研究来揭示世界规律和本源的。
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读《道德经》了。也不再觉得《易经》有什么神秘而不可知了。
.有一点千万要记住的是不要全搬白话文的意思,不过可以多参考点白话解释,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领悟。
特别是《道德经》这一类的。
3. 怎么样看懂古代的文言文从你说你能看懂三字经等这些书籍说明你的文言文功底和理解能力是不错的。
至于你说看不懂孙子兵法那也是正常的,兵法者,用兵之习册也。是人家古人学习用兵之道的书籍,既然是学习用的书籍就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就好像现在的医书等专业书籍,那也不是一般能识字的人就能看懂的,因为他里面会出现一些专用名词。
这些名词对一个正常的没有太多涉猎这方面的知识的人自然就有些云里雾里,你看兵书也一样,因为你在古文的知识上就相当于一个正常的识字者。而你涉猎的兵家之事又不多,所以你看不懂。
比如我说敌兵如流失。如果你知道流失这个词是乱箭的意思那么你自然也就知道我是在说敌人的军队很乱。
要是你对这些感兴趣那你只有多多阅读关于古代战事的书以对兵家之事多多了解,那时再看自然就懂了。当然你要看别的具有那么些专业性的东西自然也要像这个一样,就好比道德经,这是一部哲学系的书籍。
要看懂它当然也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在阐述哲学知识方面时的用词和讲述方法等等。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著作。
很难真的读懂。如果要想深入研究那么我建议你先多看看庄子的东西。
庄子是老子精神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因为庄子讲述道理喜欢以寓言的形式所以庄子的东西容易被理解,这也是我推荐你从庄子侧入对道德经的研究的最大理由。
4. 怎样读懂《论语》《道德经》这种古文《论语》相对易理解,《易经》和《道德经》就难点了,想要了解祖国的古文化就必须先了解我国先贤们是怎么样去思考问题的,这点是相当重要的,也是现代人所缺少的,我们现代人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沿用西方思维方式,也就是从局部的考究推导整体和内在的规律。
而我国古人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相互关连的。所以他们并不关心局部,而是从整体的研究来揭示世界规律和本源的。
理解这一点你就可以读《道德经》了。也不再觉得《易经》有什么神秘而不可知了。
.有一点千万要记住的是不要全搬白话文的意思,不过可以多参考点白话解释,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领悟。
特别是《道德经》这一类的。
5. 看不懂道德经,有翻译也是看不懂,怎么才能看懂道德经你好 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小学生版的道德经,如果你是家长或者是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想劝你,孩子的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古汉语文学博大精深,特别是《道德经》这类还夹杂着哲学思想的大成之作,就是青年人没有个一年半载的,又有多少能真正懂得《道德经》?建议你给小学生,可以先从背《论语》、《孟子》开始,《幼学琼林》《千字文》《弟子规》《颜氏家训》都是很好的教材,何必要选最难最伟大的《道德经》!如果你是一名小学生,有老师要你们学《道德经》你可以跟你父母说明情况,这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如果客观情况实在要学,我的方法就是,你不需要看翻译,因为你看了翻译你也不懂,直接读,读半年一年,一百遍两百遍,你也许就会终有所悟。
6. 用解释文言文的方法来解释《道德经》能理解么能解释不大点儿,只不过是最肤浅的罢了。
天道,是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么?如果真是用文字表达出来的,那么我可以说,只要是认识几个大字的人都能当圣人!《道德经》乃我华夏之国粹,其中包含的思想更是我中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各有道,其实读了《道德经》八十多章其中的一章,就已经受益无穷了。
何必那么执着,非要全搞清楚呢?大道三千,吾只取一瓢。只要用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对这大千世界的感悟,去读这《道德经》,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道。
可惜……世间之人。明明知“道”,却还是不悟。
说到了,我也是一样……。
7. 道德经为什么深奥难懂道德经为什么深奥难懂?答:因为《道德经》的层次很高.我打个比方,加减法,基本人人都懂,到解方程式,懂的人就在减少,再到微积分,懂的人就又少了.人的智慧是有高有低的,对于低智慧的人,《道德经》就是天书,但对于高智慧的人,《道德经》就没那么难了.怎么才能看得懂?答:想看懂《道德经》没有所谓的捷径和方法.想看懂《道德经》必须有大智慧和悟性,要是没有大智慧和悟性,一辈子也不会懂的.要是有大智慧和悟性,很快就会懂《道德经》的.希望你是有有大智慧和悟性的人给你推荐两本书,可有助你理解《道德经》(注:《道德经》又名《老子》)《老子注释及评介》作者:陈鼓应 出版社:中华书局《老子他说》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8. 懂古文的进,(道德经)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1),美言不信(2)。善者(3)不辩(4),辩者不善。知者不博(5),博者不知。圣人不积(6),既以为人己愈有(7),既以与(8)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9);人之道,为而不争(10)。
注释
(1)信言不美:信言,诚实的话,真话。美,漂亮、华丽。诚实的言淡是不漂亮的。
(2)美言不信:华丽的言淡是不诚实的。本章一开头,老子便以一系列格言式的话语,阐述自己的辩证思想。诚实的话,由于它的朴质,所以并不华丽、动听;华美的言语,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夸张。老子通过真与美(以及后面涉及的善与辩、知与博)等对立范畴,实际上讨论了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等矛盾对立的一系列问题,说明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往往是不一致的,甚至恰恰是相反的。正因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看重表面现象,看不透或不愿直面表象背后的东西,因此老子才以绝对的方式揭示这个矛盾。(3)善者:此"善者"可以理解为善良的人,也可以理解为善于言说的人。今从后者,则与老子"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思想是同一个意思。
(4)辩:能说会道,有口才。
(5)知者不博:一说博是显示自己懂得多,卖弄的意思,即真正懂的人并不卖弄。一说博是广博,即真有知识的人不广博。今从后者。知识越专精,相对来说,就越狭窄;博杂的人往往不可能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这就是"博者不知"。
(6)积:指私自保留、积藏。
(7)既以为人己愈有: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充足。有,富有。
(8)与:给予。
(9)利而不害:利物而不害物"。
(10)为而不争:帮助人而不与人争夺。老子深恶痛绝人类的私欲与争夺,提出"不争"的思想,这个"不争"并非消沉颓废,而是要人们顺任自然去发挥自己的能力。有"道"者即老子的所谓"圣人",便是一种理想的人格。他本着自然的心境去作为,有所成就却不据为已有,永远帮助别人。具有这种人格的人,真可谓淡泊自然、了无包袱。
译文
诚实的言谈并不漂亮,漂亮的话语并不诚实。善良的人不巧辩,巧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懂的人并不广博,广博的人不能深入地懂得。“圣人”不私自保留什么,他尽全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他尽可能给与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自然的法则,是利物而不害物;“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
9. 懂古文的进,(道德经)这个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是全书正式的结束语。
这章的格言,可以作为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例如:信实、讷言、专精、利民而不争。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的结合,而以真为核心。
这章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评判人类行为的道德标准。全文翻译:真话不好听,好听的不是真话;好人不巧辩,巧辩的不是好人;明智的人不去广求知识,广求知识的人不明智。
圣人毫无保留,尽全力帮助人,他自己反而富有;把一切给予人,他自己反而充实。天的运行规律是施利于万物而不损害它们。
圣人的处世原则是只帮助别人而从不与人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