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曼殊名词解释
苏曼殊名词解释如下:
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生于日本横滨,父亲是广东茶商,母亲是日本人。曾就读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可谓多才多艺,在诗歌、小说等多种领域皆取得了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5卷)。
1903年,在广东惠州削发为僧,法名博经,旋至上海,结交革命志士,在《民国日报》上撰写小品。光绪三十年,南游暹罗、锡兰,学习梵文。
1906年夏,革命党人、著名汉学家刘光汉邀其至芜湖皖江中学、安徽公学执教,与在日时旧友陈独秀相遇,是年与陈东渡日本省亲未遇,归国后,仍执教于芜湖,并与清代书法家邓石如之曾孙教育家邓绳侯相识,结下笔墨之谊。离芜后常有诗画往来。
《苏曼殊全集》为1927年柳亚子先生编订,收集了曼殊大师绝大部分作品,包括诗、小说、杂著、译诗、书札、翻译小说等,还有章太炎、刘季平、陈独秀、柳亚子等当时名人回忆怀念文字、诗词、序跋等。
该全集是迄今为止最全的全集,其全文由柳亚子先生誊录后铅排,权威性及珍贵性可想而知。1947年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85年中国书店曾影印出版。此次根据北新书局版本转为简体字,作了精心校对,同时给诗词加了标点,同时将原来的二、三两册合为一册,使全集由原来的五册成为四册。每册书配有精美插页,装帧雅致,是迄今为止很难得的“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