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快拼爹

01

毫无缺席的父教

看过一篇小学生写的作文《藏在角落里的我》,在这篇文章里,***提到3次爸爸:

一滴水折射出一个太阳,每一个孩子的成功都不是偶然。

文字是思想的绽放,是生活的缩影,尤逸轩用她的文字,告诉我们她的爸爸,

在她忧伤时给予安慰,快乐时给予鼓励,父亲在她的童年历程里毫无缺席。

有人说: 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02

父教与母教的区别

上周末,我带着小桂圆去游乐场时,看到在攀岩墙前,好几个6、7岁的孩子爬到一半时,就停下来了,有的甚至哭起来,他们向下求救:妈妈(爸爸),我害怕。

几个妈妈如出一辙,招手让孩子下来:害怕就不要爬了,快下来吧。

而那个爸爸,双手叉腰向上喊: 没事儿子,不要怕,爸爸在下面保护你呢。

结果就这个孩子爬到岩顶。

心理学家格尔迪曾说:

孩子的生长分三个阶段: 一、把我抱紧点;二、把我放下来;三、别来打扰我。

这三个阶段中,“把我抱紧点”是属于母亲的阶段;

3岁之后,进入“把我放下来”阶段,此时需要父亲介入,

这两个阶段,是为最后的阶段“别来打扰我”做准备的。

从妈妈那里感受到的温暖、理解、包容;从爸爸那里体会到的规则、秩序、抗衡、否定,二者缺一不可,为成年后的人生打下基础。

03

父亲带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朴钟红是韩国《英才发掘团》之一,从小到大,一直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他20岁那年,只准备了10个月,就考上了很多人或许考一辈子都无法考进的韩国最顶级会计事务所,成为公开会计师,而且工作得非常出色。

纪录片中,他的爸爸在朴钟红小时候起,不仅在生活上陪伴他,也参与指导学习,还参加所有孩子上学期间的家长会,哪怕班级里其他孩子,参加家长会的代表都是妈妈。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进行进化中心对17000个在1958年3月的同一个星期出生的英国婴儿进行了研究,并在其后进行长达半个世纪的跟进调查。

结果显示, 爸爸陪伴时间较长的孩子,成人后比同辈聪明和容易跻身高于爸爸的 社会 阶层。

爸爸决定了孩子未来人生的高度。

04

父爱是不可代替的影响

文学家曹文轩曾说:

那本陪伴过无数孩子的《草房子》,就是他为父亲而写。

父亲身上的优秀品质,使他从小耳濡目染,才成就了现在的他。

《中国家庭教育现状》说: 父亲的角色,对孩子的学习、性格、 情感 、品质、体质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爸爸在孩子12岁之前与其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关系,极大的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爸爸与妈妈学会彼此互补、平衡,才能对孩子的成长更加有利。

05

孩子对父亲的渴望

有个视频《坏爸爸,说好了来接我……》。

视频中,火车缓缓进站,小女孩隔着车窗,边念叨着:爸爸说好来接我的,边极力寻找爸爸。

结果没有找到,她开始不停的嘟囔着:不是说好来接我的么?坏爸爸,坏爸爸,我在这儿呢,呜呜呜……

妈妈安慰她:车还没有停下来呢。

她置若罔闻:广智,你这个坏爸爸……

突然,她使劲拍打窗户:爸爸爸爸,啊哈哈哈——

车外是奔跑追赶列车的爸爸;车内是欣喜若狂的女儿,彼此呼应,喜乐之情溢出银屏。

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过:“ 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男性身上果断、自信、独立和 探索 精神的特点,让孩子体会到大胆、创新等不同的乐趣,而又极具威严,恰到好处。

所以,每一个孩子,对爸爸都有一份独特的感情,既敬仰崇拜又心生畏惧。

而在他们心里,都期待与渴望父亲的爱与温柔,那是天性使然,心性所致,无法阻挡。

毛不易说:给你我平平淡淡的等待和守候,给你我轰轰烈烈的渴望和温柔。

爸爸对孩子最好的爱,莫过于给予他想要的爱与温柔。

06

爸爸需要这么做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列维特,在《魔鬼经济学》中,提到美国教育部从1000所小学里,各抽取20名学生,追踪他们的学习及成长轨迹,以研究哪些因素会影响孩子的成绩和成长,最后得出结论,有8个因素跟学生成绩及成才高度相关。

而这8个因素,基本上都属于“父母本身的特点”,也就是说,父母是一个怎样的人,对孩子至关重要。

换句话说,父母能让孩子从自身上习得什么,将决定孩子未来成才的高度。

正如有一句话如此说: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你是怎样,孩子也是怎样。

所以,爸爸需要这样做: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妈妈的情绪,是家的温度。

爸爸对妈妈越爱,妈妈情绪越好,幸福指数越高。

在家庭中,爸爸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爱他的妈妈;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而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爱。

陪伴并不只是呆在孩子身边就可以了,陪伴是一种参与,一种渗透,身体力行地告诉孩子,我与你在一起。

《英才发掘团》里,40个月的语言小天才,端着一桶米和各种锅碗瓢盆到客厅开始玩,大米被洒的满地都是,爸爸看见了,不但没有阻止,反而坐下来一起和孩子玩起了大米。

孙云晓说, 陪伴的质量比时间更加重要

长期出差在外的爸爸,每天跟孩子视频聊聊天,发发信息,也是陪伴的另一种方式。

遇到出差回家、孩子重大的节日时,带一份爱的小礼物,既有仪式感,也是持续给孩子施加影响的意识。

郑渊洁曾说:我成为父亲后,继承了父亲家教的衣钵。对于孩子,只做不说。

换句话说: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作为父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

家庭永远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如何,孩子也将如何,而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更是超过母亲。

爱的表达方式有语言与行为,对着孩子正面表达爱,而不是隐藏起来,该说爱的时候就说爱,该拥抱的时候就给一个拥抱。

心理学研究表明,爸爸的拥抱,给孩子带来的肯定和力量,远远超过妈妈的拥抱。

爸爸跟孩子要有良好的沟通,让孩子知道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更能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增加亲情的浓度。

画家万里,在孩子出生后,每天都画了8-10小时,为的就是把孩子的成长中的点点滴滴、一颦一笑都定格在自己的画作里。对他而言,他画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自己的爱。

电影《如父如子》里,有一段对话:

——这世界上还有很多只有我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去完成呢!没有时间陪孩子。

——父亲也是一个只有你才能完成的任务啊!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经说:“ 我想不出,相比获得爸爸的保护和爱,青少年还有什么更强烈的需要。

颜如晶在《奇葩说》里说:

愿我们,都不曾错过孩子的成长;

愿我们,都陪伴着孩子的成长;

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童年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