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读音

奔月读音:bēn yuè。

奔月最初来自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后指人类登上月球进行探索的行为。

屈原在其著名的《天问》中,就问到"日月安属"。自有人类以来,对离地球最近天体月亮的好奇、憧憬和向往绵延不绝,其中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而事实上地月之间的距离有40万公里之遥,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奔月梦"。

姜景山院士说,真实的月球环境与人们的想像大相径庭,月球在31亿年前就已经"死亡"了,其内部的带电流体运动在31亿年前戛然而止,月球实际上是一块冷却的"大石头"。打个比方说,月亮的"地质时钟"在31亿年前就已经"停摆"。

奔月的理由:

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测月球呢?姜景山院士介绍说,首先是月球表面有丰富的太阳能可以利用。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这就意味着有15天都是阳光普照的白天,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

其次月壤中富含氦-3,这是非常清洁、廉价、稳定的可控核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总储量约100-500万吨。姜景山院士向大家介绍了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每年只需100吨左右的氦-3就可以"搞掂"全世界所需能源,因此,月球可以解决地球上万年的能量"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