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香港言情小说有什么特点?
依达、杰克、王芸活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香港文坛。受当时香港传统文化氛围的影响,他们的言情模式大多脱胎于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在主题揭示和人物描写上有所趋同。一部小说讲述一段恋爱经历或者一段婚姻故事,偶尔会探讨“什么是爱情”之类的话题。在表达缠绵、魔幻、朦胧、悲伤的爱情梦境时,也承载着思想的意味。通常,女性是主角,美好的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理想,美满的婚姻是结局。剧情模式要么是“一见钟情”,要么是“千里姻缘”。虽然可能会被一些恶行所阻挡,或者会成为一段爱情纠葛的三角,但最终会克服一切困难,一个善举换来一个善报,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一时期的言情小说主要基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即使是一些反映年轻一代压抑孤独心态,在当时看来很洋气的作品,其内涵依然是表达美丑善恶冲突的传统主题。后来严勤等作者也走了这条路。作品大多充满了温馨浪漫的爱情,却缺乏现实主义的诗意,难以在时间的长河中留下深深的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