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行走》的作者莫怀戚。

莫怀戚是当代作家和大学教授。

莫怀戚于1951出生于重庆。1966初中毕业后在四川内江插队当知青,后参军。1972退伍后回到重庆,在重庆电影公司做过摩托车手,在重庆川剧院乐队做过小提琴手。

1977恢复高考,莫怀戚第二年被四川大学中文系录取。1982四川大学毕业,分配到第三军医大学任新闻官。1985调入重庆师范大学任教,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莫怀戚学识渊博,教学认真,创作细致,在川渝教育界和文学界享有盛誉。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成员。

从65438年到0980年,大学期间,莫怀戚从事文学创作20余年,以周平、张达明等笔名发表各类作品约500万字。

莫怀戚擅长小说和散文。他的作品贴近生活,注重发现生活中的趣味,颇有人情味。小说生活气息浓厚,语言风趣,善于生动地讲述一些日常琐事。他的散文细腻深刻,我们从行走中就能体会到这些特点。《行走》在平凡的琐事中探寻亲情、人性、人性的璀璨光芒;在轻描淡写中,表现出含蓄的意味和诗意的美。

从65438到0988,莫怀戚的中篇小说《诗意的家庭》获得了“四川文学奖”。1994莫怀戚获中国作家协会庄重文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小说《透支时代》、《陪都旧事》、《经典关系》。小说集《大律师实录》;系列小说《夏洛克·福尔摩斯东方历险记》;他的作品包括莫怀戚短篇小说选。

莫怀戚的散文集《走》和《故乡的夕阳》被选入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

“行走”研究

1.为什么说“走”是大惊小怪,大惊小怪?

确实有几个大词小用。在一个地方,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这叫“不合”。一个地方说,面对“分歧”,“我感到责任重大。”有一个地方,我把自己的话说成了“决定”。一个是结尾,“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全世界。”

这么大的一个字,揭示了作者“散步”的深刻含义,他以散步来讲述一个道理。这是小题大做,就是把小案子搞大。文章通过描写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走路,反映了尊老爱幼的社会主题,也反映了传统思想文化中的家庭伦理理想。

2.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的内涵是什么?

“我”有老有少,两者都要兼顾。有时候,你不能两头兼顾,就像走大路还是小路。不能“兼而有之”,只能兼顾一端。那么你关心的是哪一端呢?“决定委屈儿子”是照顾老人的结局。因为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还长,言外之意就是父母快死了想孝顺,时间难得。文章宣扬家庭伦理的原则:上有老人,下有小人,两头不能互相照顾的时候,要照顾老人。这样家庭才能和谐,亲情才能美好,只有一代人才能做出表率,好的家风才会代代相传。

可见作者是通过“走”来倡导伦理原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