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火炉周围的雪
鲁迅先生曾经比较过南北方雪的不同特点:北方的雪,如粉如沙,从不粘在、撒落在房子上、地上、干草上;江南的雪滋润着美景。在我眼里,北方的雪是狂野奔放的,有着北方男人的性格和精神。"当旋风突然来临时,它会猛烈地飞起来."这个雪不含糊,不胆怯,不妥协,勇敢顽强,有一种特别的男性美。在无垠的旷野上,在寒冷的天空下,是雨的精神在发光,在上升。南方的雪婀娜轻盈,带着淡淡的青春气息,像一个坚强的处女的皮肤,但不够刚硬,不够厚重,不够坚硬,经不起日晒风吹。是一种可以瞬间失去的美。虽然人喜欢,但那种遗憾更让人担心。
这几年,从湖南中部到关中,从关中到河西,再到西域边陲,我熟悉了江南的雪,习惯了华山、秦岭、祁连的雪,也欣赏了贺兰、天山、喀喇昆仑的雪。我对雪的理解好像不太一样。相似之处在于其形态、外貌、季节;区别在于它的气质,内涵,印象。
我的家乡有两种雪。一个是雨水的酝酿,土地的潮湿,不经意间突然落下的雪。这种雪经不起冷暖的折腾,要么能呆一两天,要么就是“飞入芦苇荡”,大地的底色还没填好,就告一段落了。另一种是气温下降后,在一个极寒的夜晚,以雪和沙为垒,然后鹅毛有条不紊的落下。这种雪有始有终,有序多彩。
在离开农村之前,每年第一场雪的夜晚,你都会听到雪和沙子落在山上,打在瓦片上,从床顶甚至枕头上掉下来的声音。如果下雪,你必须躺着不动,听着。簌簌声偶尔伴随着落雪和树枝折断的声音,安静的山村变得越来越寂静。在南方农村长大的人肯定都经历过这个。“夏天下大雨,有瀑布声;冬天该下雪了,有玉碎声。”
下雪天的被子最值得留恋。床内外,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还能有一个浪漫的梦,那就是“北风吹走夜雪,魂牵梦绕桃花月。”做好梦,不要醒,让他受益。“家里的长辈和长辈不一样,好像能瞥见窗外的雪。”我已经惊呆了,冷了,再看窗外。“我知道夜里雪很大,我听到竹子折的声音。”有时候,睡得深了,就对夜雪一无所知了。早上起来推门上厕所,突然发现“如春风来,夜来,吹开万株梨树的花瓣”披着银妆,滴水成冰。
和听雪一样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父亲一大早生的柴火灶。父亲一向肯添柴,被母亲唠叨,称之为“门工火”,父亲答:“反正我不要你砍柴。”我从小没有睡懒觉的习惯,但我一定是等爸爸把火点上了才起床的。我坐在耐火的床边,继续品味着床的舒适。我很久都不想起床。
辽阔的原野和雪,是农村孩子的天堂,在于雪的可塑性,在于打雪的单纯,在于遇见雪的珍贵。雪球、打雪仗、堆雪人是冬雪中的三大标配。邻里玩伴,兄弟姐妹都会聚集在屋前屋后的空地上,驱散被屋内大人拖了几天的冷心。滚雪球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小孩子滚的雪球一般很难达到,要么太小,要么形状极不规则。无奈之下,只好踹上几脚,灭了他们的武功。这个时候,我就忍不住想叔叔了。他是我们的英雄,每次都能把雪球滚得又大又圆。慢慢打雪仗是不够的。你得机智精准,但往往是不给糖就捣蛋,你就红着脸。有时候因为一大块雪掉进你的裙子里,大人就生气的拎回去换衣服,分手。堆雪人,有时候堆雪狮,需要构思和创新,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玩伴少。这个活动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不慌不忙,无需商量,偶尔叹一口气,暖暖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像紫芽姜,即使汗水打湿了衣服的背面,雪水进入了鞋子,也浑然不觉。作业现场,脸盆、扫帚、木板等辅助工具散落一地。雪人雪狮是他自己的孩子。他有性有个性,会穿衣服戴帽子,把自己喜欢的衣服送给雪人。有一次,是因为我要把我崭新的布鞋穿在雪人的脚上,弄得全湿了,被我妈骂了一顿。
关于雪的记忆,最温柔浪漫的就是坐在家里的火炕周围,一边暖身一边听大人讲书,评书或者自己看书。在柴火悄然燃烧、煮猪食的大锅嗡嗡作响的时刻,大人们讲述着“薛取摩天岭”、“樊梨花吸引亲戚”、“东京五鼠闹”、“过五关斩六将”等经典故事。包公、坏脸关公、坏脸曹操轮番上阵,我既着迷又惊叹。可惜当时借不到《隋唐英雄传》、《薛东征》、《薛丁山西征》、《猫王》之类的小说。后来有了,但是没心情看。听完评书,我根据自己强烈的好奇心去借书,主要是西游记忠孝仁义的故事,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胡家将》、《杨家将》、《岳说传奇》、《粉妆楼》、《封神榜》,偶然看了《悲惨世界》和《莱特兄弟》的漫画,这应该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有时,成年人也会评论一些古画戏剧的笑话。但即使什么都不谈,静静看着火炉里跳动的火焰,想想书中的人物,想想自己的心事,也是很惬意的。窗外下雪了,天寒地冻,窗外全是文字,仿佛跳出了三界,不在五行之中。
下雪天最珍贵的是干燥、旺盛、无烟的火。不同的柴火有不同的烤火体验。叶木、棕毛胡子和杉木姬子烧得快,而且火势大而不持久。它们通常被用作火柴。茎柴、树枝便于推火控火,一般用于做饭、泡茶、炒菜;只有树兜或者厚木块才是煮猪食保暖的好材料。有些根可以从早烧到晚,甚至第二天就有鲜红的火。有几年,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没有多少柴火,就买了煤来烧。老房子里的煤炉还在。烧煤火不仅可以烧煤块,还可以把煤粉做成煤球烘干,或者在小煤球里加入一些黄土,即可使用。煤火最大的优点就是少烟,无灰,干净卫生。当然,煤火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急着把煤火烤熟。村里人会去猪食做好,火大的家里。从早到晚,有时连午饭和晚饭都在主人家吃。晚上“行人少,雪深。”不管窗外的世界是风是雪,都只应该算是“是懒慢的游园人,雨雪天* * *郁闷”。时间静止,岁月静好。
雪后晴天,会融化。早上九点多,太阳把世界照得发白,屋檐下开始有串串滴水,不亚于一场暴雨。首先是每个厨房对应的那个,然后是朝阳的那个。三五天之内,厚厚的积雪融化掉,浸到土壤里。
长大后,我对雪的印象不仅仅是在雪地里玩耍。我忘不了5438年6月+2004年2月,我离开家乡三年后第一次回家。我的真名是急于返回。下午到了长沙。清塘的班车后,先在宁乡坐,然后转到巷子口,从巷子口骑摩托车回老家。摩托车行驶在烂雪的路上,脑海里浮现的是《诗经》里的“我过去走,小米和小米当时枝繁叶茂”。今天我就来想想雨雪的场景。我们不能忘记2007年6月5438+2月的暴风雪。研究生考试前几天长安街下了大雪。我们凌晨在长安宾馆附近打车去西游参考。考场上青春与拼搏的火热燃烧,与长安窗外的雪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无法忘记今年寒假回家时Xi火车站黑压压的人群。我们在火车开动前五分钟才挤进去检票。我们一上车,火车就启动了,走走停停,在河南一个不知名的荒野里停了10个小时,最后晚点20多个小时游荡到长沙。
雪是冬天带给人们的礼物。人们爱雪,是因为它预示着丰收,“野客预言农事好,三冬不消雪”,人们不爱雪,是因为雨雪阻挡了旅行和回家的脚步。“黄河能容土,北风恨雨雪。”“秦岭的故乡在哪里?雪拖住了蓝马。”然而,不管人们爱不爱,雪不请自来。“高有昆仑雪,远有蓬莱寒”,大自然丝毫没有因为雪的飘落和融化而懈怠。“残雪压橘犹存,冻雷吓笋萌”。雪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南方冷而美,白云之上”。下雪的时候,北京变成了北平,南京变成了金陵,Xi变成了长安,雪成就了一个诗意浪漫的中国。降雪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八年十二月,初五有雪。”"虽然冬天的日光在元素尺度上变短了,但世界的尽头却是冰雪覆盖."“万里云,千山暮雪,你只为谁去?”还有,林教头,勇敢又不幸,应该是担心山寺那场把他逼上梁山的雪灾吧。《红楼梦》也以一场大雪结束。“这就像把所有的鸟都吃了,然后扔到森林里。地白了才是真干净。”雪是诗人对岁月的感悟,就像565,438+0年后再次踏上大陆的余光中在《浪子回头》中写道,“一转身,风吹黑发,一回头,全是雪。”
雪让冬天不再死,农民庆祝丰收,诗人晚上围着火炉聊天。在冰冻的季节,最美的是一场大雪。被困在肮脏嘈杂的红尘中,唯有一场大雪,才能安顿灵魂的躁动,抚慰疲惫的灵魂。一场晶莹剔透的雪,可以掩盖所有的真相,无论是美好的,善良的,丑陋的,淫秽的,一视同仁。雪最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恢复世间万物,仿佛未来从未有过。
冬天雪是一片空白。它让人在无色中想象色彩,在无形中猜测有形,在无生命中领略凛然的生命力。但是听雪需要一些经验,一个平和的心态和一段时间的思考。没有经历过风雨,就不会知道大雪的时机,更不会与听雪的夜晚和感受不谋而合。
听雪,就是听心。心在,雪的声音就清晰了。
禅心观人生,指尖写永恒。
一月一批,下个月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