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是什么意思?
现代美国文学流派。60年代中后期流行。1965年3月,弗里德曼将12位作家的作品汇编成短篇小说集,名为《黑色幽默》,该体裁由此得名。黑色幽默故事力求突出生活环境的荒诞和冷酷,讽刺和攻击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表现世界的异化、人性的堕落和感情的破碎。一些评论家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灾难面前的笑话”黑色幽默是反理性、反理想主义的文学。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40年,法国超现实主义者布莱顿出版了《黑色幽默作品选》,但这个词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流行。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录了12位作家的作品,书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由此而来。它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势头大减,但新作品仍不时出现,在美国文学中仍有深远影响。其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库尔特·沃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波弟、布鲁斯·杰·弗里德曼、唐纳德·巴瑟姆等。
具有“黑色幽默”的小说家突出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诞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无奈的嘲讽态度表达环境与个人(即“自我”)的不和谐,并放大扭曲这种不和谐现象,使其更加荒诞可笑,同时也使人感到沉重和压抑。因此,一些评论家将“黑色幽默”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灾难面前的幽默”。“黑色幽默”作家往往会塑造一些性格古怪的“反英雄”,用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在描写手法上,“黑色幽默”作家也打破传统,小说情节缺乏逻辑联系。他们经常把叙事的现实生活和幻想、记忆混在一起,把严肃的哲学和插科打诨混在一起。比如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平钦的《万有引力的彩虹》,沃尼格的《一流的早餐》。一些“黑色幽默”小说嘲笑人类的精神危机,如巴斯的烟草代理商和波弟的卡伯特·赖特开始。
黑色幽默也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也可以翻译为“灾难的幽默”。此外,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黑”意味着绝望、痛苦、恐怖和残忍。“黑色幽默”与传统的常态幽默有很大不同:传统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带来轻松、愉悦、明朗的微笑;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是悲观主义。既然面对死亡和荒谬,那就只能对极度的痛苦一笑置之,化痛苦为欢笑。我们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用喜剧的方式表达悲剧的内涵,从而酝酿出苦涩而阴郁的微笑。黑色幽默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在于表达世界的荒诞。不同的是,黑色幽默作家更消极悲观,他们否认个体选择积极行动的可能性。面对荒谬,唯一能做的就是冷嘲热讽地给出一个无奈的苦笑,以暂时缓解痛苦的心情。正是因为他们幽默的人生态度,使他们与惨淡的现实拉开了距离,改变了以往荒诞作家惊讶、迷茫、愤怒的心境,而是把荒诞视为一种合理的存在,然后心平气和地去描写,以保持一种绝境中的心理平衡。黑色幽默被誉为“荒诞小说”,也是用荒诞的形式来表达荒诞的内容。作家摒弃传统小说的叙事原则,打破一般的语法规则,运用夸张、悖论、反讽和克制的冷漠进行创作。场面不凡,情节零散怪诞,人物滑稽,语言睿智犀利。以喜写悲,成就大功名。
“黑色幽默”文学在上世纪60年代初兴起后,很快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西方重要的文学流派之一。它之所以能得到社会的关注,不仅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更在于其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综合起来看,它有以下艺术特点。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审美形式,属于喜剧的范畴,但也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喜剧。“黑色幽默”的出现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动荡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荒谬事物和“喜剧性”矛盾不是作家凭主观意志创造出来的,它们是那种社会生活的反映。虽然这种反思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知价值,但作家也抨击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一切权威,但他们强调的是社会环境难以改变,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流露出悲观绝望的情绪。
黑色幽默不同于普通的幽默,它的荒诞、玩世不恭、玩世不恭中包含着沉重和苦闷、眼泪和痛苦、忧郁和残忍,所以它的苦笑中包含着眼泪甚至愤怒。后来,人们通常在这个意义上使用“黑色幽默”这个词。
第一,特别幽默的风格。黑色幽默不同于传统文学中的幽默。在西方传统文学中,一般来说,悲剧和喜剧的区分是非常明确的。喜剧讽刺了反派的丑陋和畸形,悲剧则表现了正面主人公的痛苦和不幸。但“黑色幽默”文学打破了这一界限,悲剧的内容采用了喜剧的艺术手法,痛苦和不幸也成为了玩笑的对象,即悲剧的内容以喜剧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给传统幽默的审美形式引入了一个新的因素:认为痛苦是可笑的,对不幸采取嘲讽的态度。“黑色幽默”的嘲讽和讽刺是非常含蓄和讽喻的。作者并没有做出明确的道德和政治评价,而是让读者从这些冷幽默和喜剧笑声中理解一些隐含的意义。作家不拘泥于描写现实的传统方法。他们总是用放大镜和镜子来看待和反映这个世界,用无限夸张的笔触来表现客观事物,从而将它们扩大和变形,使那些黑暗和丑陋的东西更加突出、恶心和可笑。虽然作家持冷眼旁观、不加批判的态度,但读者在思考和回味中却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
第二,“反英雄”人物。这些反英雄形象对一切传统价值观都有怀疑和否定,有一种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也有一定的追求。这些角色经常嘲笑他们所尊重的,破坏他们所取得的,否认他们所肯定的,抗议他们所接受的。比如冯内古特《五号屠场》的主人公比利就是一个疯狂的角色。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教义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怕死的人,是一个神经异常的人。奥尔德曼认为,这些人“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产生这种病态畸形人物的土壤,是一个病态畸形的社会。
第三,“反虚构”的叙事结构方法。传统小说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一般有完整的故事结构,有开头有结尾,情节发展要符合内在的逻辑关系。“黑色幽默”文学完全抛弃了旧的讲故事方法,使用暗示、对比、隐喻和象征创造了一种新的戏剧方法。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夸大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广阔无垠;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超越社会、道德、习俗和观念。小说没有结构,没有完整的故事,当然也没有严格的结构。这在结构上清晰地表现出这类小说的几个特点:往往采用“时间执行手法”,打破常规的时空观念。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是“时间旅行”的典范,小说中人物的活动诡异地交织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瞬息万变。乍一看,令人迷惑,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其实这是一个多层次齐头并进的特殊结构,对故事的快速发展和主题的深化是有用的。结构的另一个特点是变化和发展被强化和重复所取代。一般在传统小说中,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都写得很清楚,而在“黑色幽默”小说中,则不然。不是按套路解释,而是把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颠倒了。比如《第二十二条军规》描述一个人死了又活,生了又死。这在传统文学中是从来没有过的,也是不允许的。但在“黑色幽默”小说中随处可见。这正如冯内古特所说:“让别人给混乱秩序,我给混乱秩序。”传统作家能够掌握广阔的社会图景,把成千上万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有条不紊地排列起来,形成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文章。而黑色幽默作家则本末倒置,“乱了秩序”,把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悲剧的因素混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全新的文化结构。
第四,特殊题材。为了与“黑色幽默”的整体主题保持一致,作家在选材上也与传统小说有所不同。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索科技领域的主题。“黑色幽默”的作者多为大学教师。他们学识渊博,喜欢把自然科学领域的精华引入文学作品。比如品钦的《重力彩虹》,是导弹发射的轨迹;冯内古特认为挣扎来自《猫的摇篮》中的“动态张力”,挣扎来自《冠军的早餐》中大脑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其次,“黑色幽默”作家喜欢选择意义不明、摇摆不定、如梦初醒、雾里看花的特殊场景。比如品钦的《万有引力的彩虹》和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都是以二战为背景,但作者的意图并不是写一部“战争小说”,也不是真诚地描述二战,而是启迪人们,让人们从这些小说中看到当代社会的弱肉强食。
哦,对了,还有一首杰伊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