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总给自己退路的人,终会无路可退!
读初中的儿子在乡下的中学念书,因为不习惯那里的环境而屡屡产生想要重新回到县城里读书的念头。而当初之所以让他去乡下读书,就是因为他在县城里结交了一批不爱学习的朋友影响到了成绩,所以才转学去了乡下。这才上了一个学期,好不容易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了,他竟然因为不习惯吵着要回来,于是原本下午要坐车去学校的他,就闹起了情绪,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抹眼泪。那副委屈的样子,似乎自己就是被抛弃在那里无人过问的孩子。
其时,我朦朦胧胧的正要午睡,因为昨晚小儿子感冒发烧忙活了一宿,我很是疲惫,而他在客厅里的抽泣却将我的睡意全部赶跑。
妻子在客厅里耐心地做着说服的工作,承诺期末只要考进年级前三,就让他转学回来。我迷迷糊糊的躺在床上,几乎就要睡着时,他不断地在屋子里穿来穿去的拿东西,坏情绪通过脚掌让拖鞋与地板发出极不和谐的摔打声,搅扰得我只想发火儿。但考虑到他下午要去学校,就不忍继续加重他的痛苦感受,索性闭了眼,装作没有听见。
好半天,他走了以后,妻子来告诉我说:“他想期中考试进前三然后转学回来,问可不可以?”
“不可以!”我斩钉截铁的回答。
“从周六早上回来到现在,他看书的时间都没超过半个小时,就是躺在床上睡觉。这是想要学好的表现?我不是非要那个名次,我就是想逼他把学习抓起来,不要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现在开始无所谓,将来以后怎么办?才去一个学期就不习惯想要逃避,那长大以后遇到不合心的环境怎么办?还要逃避?有地方逃吗?这个世界总会一直是按照他的意愿安排好一切吗?不适应也要学着适应!那里的条件已经很好了,吃的住的哪一点比家里差呢?人家都能适应,他为什么就不行?这点苦都吃不了,将来以后还能干什么?再说,转回来再和那些淘孩子弄到一块儿,学习怎么办?现在我们可以给他退路,将来以后社会还能给他退路吗?”
一个总给自己退路的人,终会无路可退!
总给自己留有退路的人,做事时必定不会全力以赴,其结果自然也就会大打折扣。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与背水一战说的都是这样置于死地而后生,一鼓作气势能成的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和勇气,想成就一番事业几乎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小D过够了人浮于事的体制内的日子,一直想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他总是害怕一旦失败了,就什么都没了,就不敢辞职去干,一直在体制里观望。
小S和小D一样也想自己单干,可是他并不让自己只停留在想,他经过认真地分析,辞职开了一家早餐店,结果一个月下来,赚的比原来的工资的两倍还多。
看到小S赚了钱,小D终究按耐不住自己那颗不安分的心,可为了保险起见,他就赶在节假日的时候休了年假,让自己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去尝试。他打算好了,如果不行就再回来上班,行了就辞职。只是,他选择的书店项目需要长时间的经营和打磨才能维护住客户,一个月的时间显然太短。况且,在电子书盛行的情况下,实体书店本就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所以一个月下来,他并没有赚到钱!这让他很是沮丧,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儿,干脆就把店铺转手回去安心上班了。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是,别人接手三个月后,书店就扭亏为盈了,而且利润极好。为此,他后悔不迭,埋怨自己不应该那么快就转手出兑。可是,这能怨谁呢?如果当初他不肯给自己留有退路,他能轻易的就转手出兑吗?
就因为留有退路,我们总是无法达成最想要的那个目标。不是么?
逃避,是我们每一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会犯的通病。尤其是当我们独自去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环境,面对陌生的人,或是面临那些我们总也遇到绕不过去的坎儿时,就总会不由自主的想要逃避。那是身体感觉到不安时出于自卫的本能反应,无可厚非。这个时候,如果真要是怯了,就一定会形成惯性,每每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自然而然的逃避。
可是,人这辈子总有些事情是逃不过去的,比如离开家去外地读书上学,比如为了生活一个人独自去外地打拼,比如一直照顾自己的亲人或朋友离开自己,比如与相爱的人分手,……。请问,这哪一件事是我们避得开或绕得过的?
逃不过去怎么办?那就直面以对啊!难不成等死啊?!
现实总是会逼得我们必须去直面以对,否则,一旦退缩我们就会遭遇更大的困厄!所以,与其逃避倒不如迎头赶上,尽快的全力一击,说不定反而能够让自己找到一条新路,让自己可以在那样的困厄中看到新的希望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