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翼》中的儿童文学有哪些特点?

张天翼儿童文学的特点是:民间叙事视角和戏谑的故事情节。

张天翼的小说始终面向生活,展示世界,贯穿着反暴政、反虚伪、反庸俗的讽刺主题。揭露了绅士淑女的“礼义廉耻”,鞭挞了小官僚小政客的自私和虚伪。《好女人》里的神仙奶奶是吃素的,拜佛。其实她是用高利贷压榨儿子,虐待儿媳。

鞭打普通市民,包括工作人员灰色的人生哲学和变态的性格。在鲍氏父子中,老鲍做了一辈子仆人,为的是儿子将来能当大官,儿子却是个不读书的草包。作者抓住“企盼成功”的文化心态往上爬,冷眼看着对象,含泪讽刺地刻画了老包的愚昧心理。

张天翼作者简介:

张天翼(1906年9月26日-1985年4月28日),原名丁,号汉地,笔名张天晶、铁赤寒,江苏南京人,北京大学毕业,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编剧,曾任中央文学讲习所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27年,短篇小说《二十一》引起左翼文化界的关注,开始文学创作;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大众文艺委员会,主编《十字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学活动。

1954作品《罗的故事》获全国少儿文艺创作一等奖;1980张天翼被第二届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奖励大会授予“荣誉奖”;1985于4月28日在北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