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不是听不到,他只是不想理你——《人类与自然的秘密连结》

当我们拥抱一棵树,没有任何电气作用发生——因为我们和树木具有相同的电压,这是截至目前为止可以确定的。然而,树木难道不能至少以其他某种方式,来感知人类的触碰吗?

它只是想保护自己

有一种可能发生在幼树身上的现象—— 向触性形态发育(thigmomorphogenesis) ,即 植物在被触摸后 ,生长会变得较为缓慢。举例来说,只要每天抚摸自己种植的番茄几分钟,就会造成 减缓增高且形成较粗的茎轴 的现象。

风也会在植物身上引发相同的行为模式:较低的高度能降低风作用在根部的杠杆力,此外,较粗的茎也更有益于稳定番茄株。这当然也适用于动物擦身而过时所造成的活动,因为较不稳固的植物便容易因此曲折。因此,番茄或其他小型的树木很有可能在它们的遗传清单中,有着对这种接触(不仅仅是对风)的反应。

科学家发现, 被如此触碰的受试样本会产生更多的茉莉酸(ja *** onic acid) 。这种酸不仅会改变高度的增长,还会 *** 植物,促使茎条变粗,让植物更加稳固。特别是太少受到光线照射的室内植栽,往往会有根单薄、不稳固的主干,这种现象就更明显。

幼树会有向触性形态发育的现象。Pexels

如果期待拥抱一棵树后能获得正面的回应,那么以上这些资讯肯定令人大失所望。因为, 前述的反应其实只是某种防御策略,用来对抗不利于植物的外部影响 。此外,如果树木得要从中察觉些什么,必然要能感受压力,应该要能感受到围住其树皮的手臂。一定程度的压力敏感度确实是有,只不过范围、大小不尽相同。举例来说,如果有棵相邻的树木或有根金属柱压在某棵树的树干上,这棵树就会开始绕过障碍物生长。不过,所施加的力必须很大,尤其还要持久——人类的拥抱无法满足这两个因素。特别是大型树木,还具备厚实树皮,这些树皮在较外围的区域里仅由死去的细胞组成,因此所能有的感觉,恐怕和我们的头发差不了太多。

如大脑一般的树根,讨厌压力

相反地,我们倒是能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区域找到很多感觉,那就是树根:树木会利用具有类似大脑结构的根尖在地底延伸,根尖会触碰、品尝、检查并决定,往哪与如何继续前行。譬如说有块石头挡住了路,感知构造就会察觉到它,从而另辟蹊径。因此, 爱树者所寻觅的触感不是在树干上,而是在土地里 。如果联系能成功,那么树根该是第一个位址。此外,树根还有其他的优点,不仅相对易达,而且有别于树在地面上的部位,它们连在冬日里也一样活跃。只不过, 树根既不喜欢压力、也不喜欢新鲜空气 ;所以,硬把那些脆弱的构造从地下掘出来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光在阳光下待上十分钟,就宣告了树根组织的死亡。

树根不喜欢压力,也不喜欢新鲜空气。 Pexels

不过,最新的科学知识倒还有其他可供参考的建议,例如树木的脉搏。脉搏?树木当然没有人类的这种心脏,但也需要类似的东西,否则树木体内最重要的一些流程便无法运作。

树木也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血液之于人类,正如水之于树木。关于如何将水运上树冠,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迄今仍是未解之谜。

任职于匈牙利蒂豪尼(Tihany) 巴拉顿湖沼学研究所(Balaton Limnological Institute)的安德拉斯.兹林斯基(Andr?s Zlinszky)博士,倒是让这个幽暗的谜团露出一丝曙光。早在几年前,他就和来自芬兰和奥地利的同事一起观察到, 桦树会在夜间休息 :科学家在无风的夜晚里用雷射测量桦树,发现树枝下垂达十公分; 而随着太阳升起,桦树会再度苏醒,研究人员便称此为树木真正的睡眠行为

科学家发现桦树会在夜间休息。Giphy

这项发现显然让安德拉斯.兹林斯基大为振奋,因为他又继续与同僚安德斯.巴弗德(Anders Barfod)研究了另外 22 种不同的树木。他再次发现到树枝的起伏,只是节奏会有所不同; 树枝不仅会在昼夜变化时发生起伏,每三到四个小时,也会有所起伏 。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会是什么呢? 科学家把目光聚焦于水的运输上——树木会在这些时间间隔里进行泵水运动 ,这合乎逻辑吗?毕竟,其他的研究人员在此之前已经确定,树干的直径会定期缩小 0.05 公厘,藉以再次扩大。科学家是否发现了某种脉搏的踪迹,其会借由收缩将水逐步向上推送?这是不是一种缓慢到我们迄今都未曾察觉的树木脉搏呢?兹林斯基与巴弗德提出了这种假设,作为对自身观察的合理解释,从而也将树木往动物界推了一步。

遗憾的是,每三、四小时一次的脉搏跳动实在太慢,即便是最最敏感的人,在拥抱树木时也不可能感受到,因此我们在这里也不会发现任何可感知的树木信号。

植物听得到我们说话吗?

接下来,我想再仔细观察一下与树木联系的最后一种可能,那就是: 我们的声音 。这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有不少人会尝试与树木或自己所栽种的室内植株交谈。「尝试」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他们这么做,而且期望植物能以某种方式回应。此外,也有一些葡萄农会在果园里播放各式各样的音乐,而且认为自己知道,哪一种音乐类型有助提高葡萄的产量。

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是否存在真相的核心——植物究竟能否聆听?

葡萄农会在果园播放音乐,试图提高葡萄的产量。Pexels

对后面那个问题,我可以大声地回答:「能!」早在几年前,研究人员就对 *** 芥(Arabidopsis thaliana)做过这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 *** 芥的根部会依循频率为 200 赫兹的敲击声定向,并朝相应的方向生长,同时也能产生如摩斯电码般运作的声响。

豌豆可以分辨声音的真伪?!

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莫妮卡.加利雅诺(Monica Gagliano)发现, 豌豆可用根部听到在地底下流淌的水 ,为此在土地里埋了三根管子:第一根管子里只有录音带播放出的沙沙声、第二根管子里有实际的水流、第三根管子里则有人为的流水声—— 受试植物并未受到愚弄,只会扎根于真正的水上 ;但如果它们不渴,就不会表现出任何活动。然而,这真的算是聆听吗?加利雅诺及其团队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根部应该确实有受到潺潺声响的 *** ,这也正是他们所观察到的。

植物(从而也包括树木)是听得到的。正如人类,它们也会针对性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就像我们之所以很少听到超音波,是因为我们并不需要, 植物同样也只会去倾听那些对它们来说重要的事物 ,例如地下的流水。然而,前面所提到的,那些播放古典乐来 *** 葡萄生长的报导,该怎么解释?那些和树木说话的经验谈,又该怎么说?如果冷静地进行科学观察,那么 根部的听觉能力对此恐怕毫无贡献 ,因为它们是埋在地下的,所以相对受到了良好的隔音。因此,我们必须环顾其上的区域,仔细审视树干、枝条与叶片,可有任何对听觉有反应的迹象吗?

植物能听见我们的声音并做出反应吗?Giphy 被 *** 芥已读不回

西德广播公司(WDR)的一个团队在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ülich),让向日葵持续数日暴露于不同的声响下,其中也包括了古典音乐。结果显示:暴露于不同声响下的植物之间,并无任何生长差异。也许音乐是错误的切入点——应该寻找对植物来说真正重要的声响。

譬如说毛毛虫的啃咬声,又会如何呢?这对绿色植物来说,意味某种致命的危险。这正是美国密苏里大学(University of Missouri)所研究的主题:研究人员将毛毛虫置于 *** 芥的样本上,借助微小的雷射反射镜探得同样也让茎有所震动的那些微小波动。如果研究人员利用这些波动 去欺骗其他未受虫害的受试植物,它们就会产生出在遭受攻击时,会特别大量产出的防御物质 。相反地,对相同频率的风声或其他声响,受试植物则是「无动于衷」。

所以 *** 芥是听得见的,这也完全有道理可循。透过声音的警告,甚至可以在一定距离外提前察觉危险,进而做好相应的准备。特别重要的是: 它们会忽略不会构成威胁的声响 ——这可能包括了人类的言语,还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真可惜!要不然,那些报导农作物能欣赏古典乐和摇滚乐的新闻,其实还挺美妙的。

不过,在音乐中是否存在着近似毛毛虫啃咬的部分,倒是有待厘清。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种事情或许就能说得通了;不过,如此一来,莫扎特的音乐就不是被植物所欣赏,而只是遭到误解罢了!

毛毛虫啃咬树叶,对植物来说是危害。Giphy

我完全可以理解与树木交流的必要性。坐在这些庞然大物底下,抚摸著树皮,安全感倍增;如果对于我们的存在、甚或我们的触碰,树木能有什么主动或被动的回应,那么这一切就都圆满了。我不会否认,这种事情是可能的;只不过,至少保守的科学,迄今对此尚无证据。

不过,即使这是事物的最终状态,难道一定非得要有个回应不可吗?难道不会是,人类与树木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毕竟,在树木存在于地球上的那些年年岁岁中,我们人类存在的时间仅仅只占了 0.1%。虽然树木显然对所有的这一切无感,但反过来说,在人体里却肯定会有某种反应;关于这点,我将在后头进一步的说明。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如果我们在与树木接触时能有良好的感觉,而且,在最好的情况下,能让树木好好过着它们的野生生活,这暂时也就足够了。

——本文摘自《人类与自然的秘密连结》,2021 年 6 月,日出出版。 相关标签: 向触性形态发育 植物 泵水运动 睡眠 声音 茉莉酸 豌豆 防御 *** 芥 yahoo 纽虫 圆周率 雷达 康乃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