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办公室用力过猛是一种什么体验
职场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在办公室里用力过猛,结果装逼不成反被X的同事,轻则导致工作停滞不前,重则犹如蚁穴,摧毁千里之堤。
比如一下几种同事(不泛指,请各位务必不要对号入座,然后跟我撕逼~大过节的。。。不太好)
1
那些在办公室用力过猛的同事
小气的行政后勤人员
他们总喜欢在big boss面前假装自己精打细算,十分会过日子。很喜欢“为了杜绝浪费,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控制企业运营成本”,然后拼命缩减员工的加班福利,节假日补贴。这也就算了,他们很喜欢把考勤卡得死死的,光看你吃到一分钟,不看你加班加到半夜两点。他们甚至连申请支笔都拿好几个表格让你填……财务人员紧紧卡着报销的审批更是令人讨厌了,300块的报销款neng得跟中情六局审间谍似的!
结果呢,技术大牛们失去加班热情,甚至流失到竞品公司去了。
事儿逼的法务人员
他们锱铢必较,喜欢在公司重要商业合作条款中,极尽所能为公司规避风险,保障公司利益,条款审核异常严格繁琐。
然后……
合作伙伴觉得这人就是个事儿妈,扭头找了备胎合作方签约去了。
丢了一张大单的你司只能在风中凌乱。。。
唯我独尊的项目管理人
他们总觉得自己部门是公司的尖刀利刃,必须高配置。所以他们习惯性地不断争取企业人力资源、技术资源、业务资源,寸步不让。
于是这个公司就成了一个单腿的长腿欧巴,走不远那都算小事,分分钟就死在半道上了。
话说,中学老师都强调我们语数外、文理平衡发展,然后主攻特长……这道理,他们咋就不懂呢?
强迫症的技术团队
他们有着比处女座还吹毛求疵的特质,坚持精益求精。不断打磨各个细节和流程,拖累产品迭代效率,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一再错过。
这种质量控制体系,更适合一些覆盖用户群体很高,有相当积累的产品。但对于新领域,新市场,新的商业机会,往往需要快速应变,先拿60分的产品占领市场,再逐步调优。比方说快时尚品牌,的确质量一般般,但是胜在追潮流追得紧啊,所以总是门庭若市啊!
这个道理他们咋不懂呢?
于是他们总免不了被同款产品干死在沙滩上的宿命。啊,安息吧~
瞎YY的产品人员
一些个产品人员,总爱天马行空、闭门造车。缺乏对需求和市场的真实判断,把太多精力和时间浪费在解决现实中并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毛主席说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小哥还是思维不行啊,能不能睁眼看看世界,看看市场需求?
有那闲工夫,能不能解决最迫切的需求先?用户爸爸们都嗷嗷乱叫了!
2
怎样用力才是好同事
大局思维、整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职场品质。
作为职场人,既要专注认真地做事,也要理解并服从大局,必要时还要为大局让路,甚至牺牲,这都是企业发展中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行政后勤部门及管理部门,必须要清楚公司的整体战略计划,要懂得真正的激励目标是什么,不要只会停留在数字上做文章,导致捡芝麻丢西瓜。
而团队leader,也必须要知道公司的大方向,如果自己不是主攻方向,要舍得为主攻团队输出资源,即使自己带领着公司的前锋部队,也要为后方部队留些能人,别让他人有机可乘,趁机攻占你的后方。
我们知道,互联网很多领域都是行动先于法律的,一个优秀的法务,应该是尽可能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寻找可行的路线图,而不是简单的阻止和拒绝。
一个优秀的商业谈判专家也是,公司利益固然重要,对方的利益也是达成协议的关键因素。如果只把公司利益放在前面,各种条款都是摆出我不能吃亏的样子来,很多好的合作就无法进行,这其实最终损害了公司的发展能力。
至于产品人员,必须要理解需求、理解产品设计的目标,不要陷入自以为是的情怀里顾影自怜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在办公室里把握火候,千万别用力过猛,好心办坏事。就好像戴一个安全套就能放心嘿嘿嘿,戴两个就影响用户体验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