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成灾机制

1.泥石流特征

如果把泥石流中的固体物质叫做“石”,把含水的黏稠泥浆叫做“泥”,那么泥石流按其“泥”和“石”的相对比例,主要分为稀性泥石流、黏性泥石流和过渡性泥石流三类。

1)稀性泥石流:含固体物质较少,占10%~40%,容重低,浮托力弱,石块运动为翻滚,流向不定,易于改道漫流,具有强烈的下切作用。稀性泥石流有时也称为“泥流”。

2)黏性泥石流:含细粒物质多,即“泥”少“石”多,固体物质占 40%~50%,最高达80%,容量大,浮托力强,且整体运动、阵性流动的特点,流向集中,堆积无分选,持续时间短,破坏力大。

3)过渡性泥石流:“泥”和“石”比例相当,由大量黏性土和粒径不等的砂粒、石块组成。

泥石流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稀性泥石流流速小于黏性泥石流。

泥石流流量过程线与降雨过程相对应,具多峰型。

泥石流具有直进性和爬高性,可冲蚀沿途障碍物,对弯道有裁弯取直作用,可向障碍物冲击爬高。

泥石流一般涨水时冲,退水时淤。漫滩时淤,归槽时冲,枯水期冲(清),洪水期淤(浊)。

2.成灾机制

泥石流成灾主要是由于集中冲刷,撞击磨蚀,漫滩淤积掩埋,堵河阻水,侵蚀河岸等造成的(图4-4)。

图4-4 2010年8月7日发生在甘肃舟曲的泥石流灾害

(百度图片)

例如,1981年7月9日,发生在四川省甘洛县利子依达沟的泥石流,最高流速13.2m/s,最大流量211m3/s。持续1h,固体含量84万m3,冲垮利子依达大桥一桥台,剪断2号桥墩,造成422次列车遇难,阻断大渡河4h,回水5km,冲毁沿河公路830m,中断交通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