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有哪些著名的景点?泰山有哪些著名的景点?
泰山是多么雄伟的景色啊!一望无际的绿色横跨齐鲁两地..神奇的自然汇聚成千上万的美丽,南方的山脉北方的清晨和黄昏之间的分离。彩云lave?我的胸怀洒脱,鸟儿在我紧张的眼前来回飞翔..设法登上山顶:它使我们脚下的所有山峰都相形见绌。(杜甫的诗)
泰安,意为“国泰民安”。有五岳之首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安息之地。1987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丰产名山
自古以来,泰山被视为社会稳定、政治巩固、国家繁荣和民族团结的象征。古往今来,无论谁当皇帝,第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拜泰山。
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家大师,都对泰山推崇备至。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段佳话,杜甫的“登峰造极,一览众山小”。成了千古绝唱。
泰山日出
泰山上的日出、雾凇、佛光、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其他三大奇观都很难找,只有泰山上的日出,只要天道酬勤就能看到。因此,在泰山看日出成了游览泰山最大的吸引力。
十色泰安
泰安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鲁菜荟萃之地。泰安城虽大,但各种鲁菜、小吃随处可见,口味独特。以泰山煎饼、三妹豆腐为代表的泰山小吃,这里没有,一定不能错过。
门票:泰山有四个入山门,分别是天外村门、桃花峪门、红门、天柱峰门。四山门门票均为125元/人(旺季),次年12至1为淡季票价1。
*重要景点:毕夏庙、岱庙、洪门、南天门、玉皇顶等。
毕夏慈
毕夏寺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毕夏·袁俊的庙宇。建于宋二年(公元1009)。整个建筑雄伟壮丽,从远处俯瞰,白云环绕,金碧辉煌,宛如空中宫殿。
毕夏寺原名赵真寺,晋代改名赵真寺,明代改名毕夏灵佑宫,清乾隆年间改为此名。它在明朝得到了扩展。雍正八年(1730),在明代扩建的基础上,增加了歌舞楼和东西神门阁,乾隆三十五年对部分寺庙进行了修缮。
山门把寺庙分成内殿和外殿。外院有歌舞楼、东西神门阁、左右钟鼓楼等。歌舞楼下有个火塘,被称为“宝库”,是香客烧表进香的地方。山门内供奉青龙、白虎、赵公明、刘亭四尊铜像;庭院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清朝乾隆皇帝的御碑,上面建有一座御碑亭。在院子里,有一个熏香亭。亭左正面有明万历四十三年泰山天仙阁金阙铜匾,右正面有明天五年泰山灵游宫铜匾。这两座纪念碑高五米,与大殿的铜顶相映成趣,十分壮观。主要建筑,毕夏袁俊大厅,五英尺宽,八角形屋檐。大厅的屋顶由360块青铜瓷砖组成,雕刻有横梁,并绘有像一周中天数一样的建筑。里面有非凡的毕夏袁俊鎏金铜像,还有清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别题写的《复岁于海》和《簪花东皇》。毕夏·袁俊,俗称泰山女神,是泰山的主要女神。每年都有络绎不绝的善男信女去泰山朝拜毕夏袁俊,香火旺盛,是中国重点道观之一。
门票和开放时间
免费
7:30—17:00
交通
从岱顶天街到最东端。
戴寺
岱庙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东于寺或泰山宫。位于泰安市北部,泰山之南。是泰山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道观,历代帝王举行禅礼、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创作历史悠久,有“秦为域”“汉为宫”之载。
唐朝开元十三年重修,宋朝祥符二年(1009)再次大规模扩建。据《重建太岳庙碑》记载,当时有三堂、寝、厅、门、亭、仓、堂、楼、观、廊、榭。金代的一些建筑被破坏了,但在元代重建了。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寺内建筑大部分被烧毁,清代重新修缮。岱庙城高楼林立,庙宇显得雄伟,宫殿重叠,气象万千。
岱庙始建于汉代,到唐朝时,已有金碧辉煌的大殿。在宋真宗,当举行大规模的冥想仪式时,它被扩建并建造了天宫,这更加广泛。其建筑风格采用皇家宫城风格,周长1.500米,寺内古建筑1.500余座。
天宫是岱庙的主体建筑,也是东岳大帝的神龛。寺庙宽九间,深四间,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这是一座重檐的寺庙,上面有黄色的琉璃瓦。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启殿”。该庙供奉东岳之神泰山。据民间传说,这个神就是黄。《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受太上元始天尊之命,封屡建功勋的武将黄为“东岳天帝泰山”,命其掌管天地间的吉凶祸福。天台堂北、东、西三面墙上都有巨幅画。壁画高3米多,长62米。“齐”是出发的意思,“卫”是开道、静街的意思,也有停留的意思,“回丧”是返回的意思。描绘了泰山神巡的壮丽景象。画中的人和马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泰山独特的文化景观之一。
通庭,又名“金阙”,位于殿东北角的基座上。亭铜铸件,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岱顶毕夏寺,名为金典,上世纪70年代迁至岱庙。它是中国几个著名的青铜亭之一(北京颐和园的宝云亭,武当山天柱峰的金典和昆明的金典)。
泰山第二个独特的文化景观——秦刻石,又称李四碑。这时,石碑上写的是公元前209年的秦二世胡亥,并由宰相李斯刻在小篆上。小篆笔画简单,造型工整美观,比复杂的大篆更受欢迎。《泰山秦刻石》原本在岱顶,后来逐渐磨损。清代移至山下岱庙,被盗失而复得。健全的有七个字“我去病臣请臣”,半残的有三个字“我对死无知”。
门票和开放时间
20元
交通
可以在火车站乘坐1、3路公交车。
红色大门(一扇门)
红门(天门)位于代宗坊牌坊以北,红门路北端,东邻奚仲,西邻大藏岭。这座宫殿因岭南悬崖上的红色石头而得名,建于明清时期。
寺庙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是弥勒殿,西面是洪门宫,中间是非云阁。东院正殿原供奉木雕弥勒佛,毁于1966;东面有一座殿堂式的梳妆亭。在旧社会,皇帝和官员爬上山来换衣服。现在它是一个茶馆。南面有一座厅堂式的法庭。西院是袁俊庙。它的正殿最初是供奉袁俊,送别皇后和严奶奶的,现在是九莲菩萨铜像的所在地。西边有个亭子,现在是泰山风光摄影展室;南面是厅堂式茶亭。正殿后面是禅院和东西配房。非云亭最初是供奉观音大师的,现在是一个观光平台。
宫殿前的三石广场形状像一个梯子。前者是天门坊,建于明代。上面刻着龙光参政。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总督李树德重修。两边是明代的大字碑,上面刻着“天下奇观”和“起于道”。其中孔子登上作坊,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山东都察院右副都朱恒建成。嘉靖状元罗鸿贤并行写道:“秦王千古传,主遥庆万年。”
有一天,关帝庙在门房的西边,关羽是三国时著名的蜀汉。明清时期,山西盐商经常聚集于此祭祀神灵,故又称山西会馆。重建于1983,现为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寺庙的东院有一棵柏树,墙外镌刻着“柏寒第一”的字样。
穿过东边的小溪和南边的白骡丘。据说唐玄宗登泰山时,骑了一头白骡子。仪式结束后,他从山上下来。骡精疲力尽,于是封了“白骡将军”,准备了一口棺材作为坟墓。现已不葬,只留石碑,传为白骡冢碑。民国年间,赵根据碑边“悬拱元年”等残字,将其折为的“小字登封碑”。
龚喜是一个大藏岭,山顶有石屋藏物,故名。
宫殿后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小泰山”。传说它是毕夏袁俊的化身,最初的袁俊神庙,朝圣者用来烧香和祈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寺被毁,1985重建。在少北路西,有26块清代、民国时期的“鹤山会”碑,记录了当年进山朝圣的盛况,现称为小碑林。
鸿门宫是泰山中游的门户,半封闭的凹型空间。与宫前的三重白石坊、石碑一起,形成一组高低错落、色彩鲜明、呈阶梯状的古建筑群。从葛飞云洞向北望去,绿树成荫,石阶连绵。自古就有“红门晓”的景象。阿清诗人赵留下一句诗:“清晨登红门,明色明。”俯瞰千烟,平畴新绿。"
山洞在洪门宫东北的深溪里。南侧有甘英甲题,范光枢《小洞天》。谷底悬崖叠翠,瀑布飞流。从北到南,有柳条,饮马和石霞湾。山谷边上有许多圆柱形的铁黑色巨石,横截面被层层包裹,像枯死的年轮,刻着“销魂”。汉代文学家梅成说“泰山穿石而下”,俗称黑石包,是一种环结翡翠玢岩,国内外罕见。在这里,有一个山谷蜿蜒环绕,清溪碧潭,山草丛生,藤蔓茂密,还有独特的洞穴。
交通
你可以在市内乘坐3路公共汽车。
天堂南门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之末,南天门又名三天门,位于十八盘之末,为登山道之巅,海拔1,460m,古称“天门关”。它是由布山道士张志春在元朝统一第五年创建的。明、清两代多次重建,建国后两次重建。现在的建筑保持了清朝的风格。
南天门位于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低洼处,两座山峰夹在中间,仿佛天门自己开了。从底部向上看,它像一座天上的宫殿,是通往泰山之巅的门户。
大门里面有一个小院子。主殿是三陵后殿,建于泰山封于宋真宗东部时。祭拜了唐晨、葛勇、吴州三位谏官,后改为关帝庙。如今摆放着一尊东岳大帝的铜像。正殿前有东、西大殿,1984重修,明万历年间提供女神铜像。正殿后面是新建的观景台,四周用石栅栏围起来,开阔宽敞,可以看岱银的景色。天街南天门东北有个石作坊,明代“中促”,清末废。重建于1986,武中奇今天题写“天街”。作坊前北侧有会鸾阁,建于1989,为泰安第三招待所。东侧为泰山管委会南天门管理区、公安派出所驻地、招待所。
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道,用石条砌成,用石券拱起,上覆石条,四周有冰盘檐,东西全长9.65米,南北进深6.26米,高4.7米。拱形门道宽3.7米,高3.25米,有石碑“南天门”和黄金。两边镌刻着石对联:“门下九天,三日奇观,阶下万级俯视千奇。”墨空阁建在上层,有3个房间,宽8.43米,深5.2米,高5.3米。五梁竖两柱五檩,重梁竖。黄色琉璃瓦小屋坐落在山顶上。下檐在墙的上部,南面中间有一个拱形门,中间有一个窗户。门上的石匾“墨空阁”,白底金红墙映衬,黄琉璃瓦顶,更显雄伟。
南天门下西侧有一石棚,内壁镶嵌着南天门所造的碑。元代杜写文章,颜仲范写文章。从碑文内容来看,南天门元代以前没有房间,由元代道士张志春准备,历经数年建成。南天门北有三座关帝庙,宽11.7 m,深9.6 m,高7.4 m,四柱五梁七檩,山顶重梁五脊。圆形石柱、盆盖柱基、檐檩、壁架等。前廊中,帝尊受赞,似阴线雕。南天门庙、关帝庙两侧原有东西附殿三座,建国前被毁,1984年利用原有墙基重建。
交通
泰山十八盘之巅,中天门站索道上站是南天门站。
玉皇峰
玉皇峰位于毕夏庙的北面,因山顶上有玉皇庙而得名。它是泰山之巅,原名太平峰,又名天柱峰,海拔1.545米。气势磅礴,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
玉皇庙位于玉皇顶上。古称太清宫、玉皇观。它建于明朝成化年间。主要建筑有玉皇殿、徐颖亭、望和亭、东西配殿等。东馆有望成为“旭日东升”,西馆有望成为“黄河金带”。
寺内有玉帝铜像,神龛上的碑文为“柴王遗风”,说明古代帝王曾在此烧柴祭拜山川之神。殿前有“顶石”,表明此地为泰山最高点,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文,证明这是历代帝王登泰山时设坛祭天之地。现在,玉皇顶成了登泰山看日出的绝佳地点。
门票和开放时间
5元
交通
最东端从代顶天街到毕夏寺,北面是玉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