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27年,捡垃圾睡桥洞,自杀前决定环游世界。
有这么一个人,明明是一等一的盲人,却走遍了全国。仅凭三个字“是,不是,好”,他就敢横跨六大洲,踏上34个国家。
从乞力马扎罗山到三亚帆船比赛,他无所不能。
这个奇怪的人就是曹生康。
有些人想知道为什么一个盲人必须环游世界。
他说:“既然我看不见世界,那就让世界看见我吧。”
这个想法最初来自于一次蓄谋已久的自杀。
八岁时,曹圣康被一辆超速行驶的拖拉机撞了,改变了他的一生。
“一开始,越来越难看清书上的字。后来我爸妈离我一米远,分不清。”
曹圣康回忆说,“后来,我彻底瞎了,觉得自己失去了全世界。”
然而,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这个世界,还有父母的关爱,身边人的友善。
村里的孩子总是对他又推又拉,到处都是“这是个瞎子”的嘲笑声。
因为看不见,吃饭的时候连饭都抓不住。如果不小心摔倒在地,会被父亲大骂一顿。
曹圣康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为什么要承受这么多的委屈和不公。
有一次,他被欺负到忍无可忍,他用石头打了对方的头。
人们上门要求赔偿。结果他爸不但不帮他,反而用竹子拍了拍他的头,血一下子就流了下来。
也许对父母最大的保护就是把曹圣康关在家里,不让他出门。不久,他生了个弟弟,还口口声声说:“以后只能靠弟弟养你了。”
坚强的曹圣康不想成为家人的拖累,多次离家出走寻找出路,但一个“废人”又能谈什么前途?
父亲的那句“有本事就别回来”再次戳中了曹圣康的痛处。
曹圣康,14岁,发誓不变成人绝不回家。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
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失明和缺乏技能,我不能做任何事情,更不用说谋生。
从14到18,曹圣康生活在黑暗中。
他去过收容所,当过非法劳工,饿了就在垃圾桶里找吃的,渴了就喝脏水,困了就睡在公园或者桥洞里。
经历了数不清的侮辱,殴打,抢劫,被人用刀扎到腰间,险些丧命...
在此期间,他真的想过死,但死了就等于承认自己是个没用的人。
就凭这口气,曹圣康一直奋斗到19岁。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合肥学会了按摩。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600元,曹胜康激动得浑身发抖。
那天晚上,曹圣康一边摸着钱,一边忍不住哭了:“我终于是个有用的人了。”
他靠着盲人的按摩技术,连续开了四家店,还交了弟弟妹妹们的学费。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曹圣康萌生了参加残奥会的想法,随即到北京体育大学拜师学艺。
这一次,他不仅圆了上大学的梦,还成为了亚锦赛冠军徐斌的弟子。
在广东残奥会上,曹圣康一路狂奔,获得200米短跑第三名。
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人生可以更精彩。
不幸的是,天气是不可预测的。
2007年,曹圣康不慎肋骨骨折,无缘国家队。第二年,他受到了全球经济危机的打击,他的股票损失惨重。
更糟糕的是,钱没了,店关了,女朋友走了,连四个月大的孩子都被引产了。
十年奋斗,一夜归零。绝望的他选择了向命运低头。
自杀前,朋友开玩笑地问:“你选好死的地方了吗?”
曹胜康傻眼了。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一个地方去死?找个地方跳就行了。
朋友一本正经地说:“那能一样吗?”是想血淋淋的被一堆人围着,还是想在花鸟鱼虫中安静的闭上眼睛?"
就这样,曹圣康开始了他的“死亡之旅”。
没想到,这次旅行竟然让他找到了新的目标。
曹圣康的第一站是青海湖。
当他敲开西凉驿站的门时,老板惊呆了。毕竟,他以前从未接待过盲人。
盲人的身份引起了老板和驴友们的好奇。
曹圣康介绍了自己的经历,给老板按摩缓解腰疼。
为了感谢他,老板免除了所有费用,志愿者主动带他游览青海湖。
陌生人的善良,看不见的风景,耳边的鸟鸣,都让曹圣康感到温暖。
他突然不想死了,尤其是站在布达拉宫的台阶上,听到周围的人惊呼“瞎了,真厉害。”
这句话仿佛穿透了黑暗的光芒,给了曹圣康活下去的动力。
路人都觉得他很棒,凭什么自己被人看不起?
“我连死都不怕,还怕从头再来。”曹圣康想。
回到北京,他继续为盲人做按摩,并计划他的第二次旅行。
一个朋友劝他不要乱来,曹生康固执地回了一句:“看不到就一定要等死吗?”我必须证明,盲人也可以追求生活。"
2012年,曹圣康和朋友去老挝旅游。
也许带盲人不方便。刚走了两天,驴友就离开了他。
临别前,驴友劝他快回家,并恶毒地说:“吃饭走路都离不开翻译。你是个迟早死在国外的瞎子。”
“瞎子”是曹圣康的痛脚。他回答:“别信。再过几年,中国就有一个盲人旅行者了。”
于是,没有感受过异国之美的曹圣康,面临了出国后的第一个问题。
他只会说三个字“是,不是,好”,但他的肢体语言是看不见的。他下一步该怎么办?
曹圣康试图搭顺风车,但无论他如何挥舞手杖,都没有人停下来。
他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游荡,一不小心掉进了两三米的坑里,差点疼晕过去。
目瞪口呆的曹圣康悲观地想:“真的有人说过会死在国外吗?”
但突然,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又上来了。
伴随着手机里的《生命怒放》,曹胜康慢慢爬了出来。
当我们到达下一个城市时,天已经黑了。他只是硬着头皮,在国外流浪。
想吃,可以一遍遍用手势表达;想上厕所,只能做解开裤子的动作;如果找不到酒店,就走远点,选个无所谓的地方搭个帐篷。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
在清迈的时候,曹圣康遇到了一个一直围着他打转的年轻人。
因为语言障碍,他打电话给他在中国的朋友帮忙翻译。朋友说小伙子想帮他,但是钱不多。
他把仅有的20泰铢全部给了曹生康。
异国他乡的陌生人,有一个人比自己的亲哥哥还亲。
那一刻,从不轻易流泪的曹圣康哭了。
回家后,他准备用一份礼物和双倍的奖励来感谢这个年轻人。
然而,我再也联系不上你了。
一个陌生国度的陌生人,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曹圣康。这件事极大地触动了他,坚定了他“出去看看”的决心。
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对自己说:“我来了。虽然我看不见你,但你见过我吗?”
2013起,曹圣康独自去了印度、美国、法国等城市。
旅行成了他与世界对话的独特方式。
去的地方越来越多,曹胜康渐渐生气了。当地媒体争相报道,多家企业表示愿意资金支持。
他拒绝接受同情,依然靠按摩挣钱。每次攒够钱,就开始下一段旅程。
为了保证足够的体力,他还学会了攀岩。
甚至风帆冲浪。
他从收音机里听说一个叫翟墨的人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环游世界。
曹圣康也想体验一下乘风破浪的感觉。他转了很多次,终于找到了翟墨。
但是翟墨查了一下国内外的所有资料,却遗憾地告诉他,目前还没有盲人练习帆板。
不信命的曹圣康又重燃斗志。没人教他,他破头自己摸索。
翟墨被曹圣康的坚持感动了,开始手把手地教他。
三个月后,曹圣康作为唯一的盲人,报名参加了三亚德北帆板全国邀请赛。
没想到,他不是最后一个,他是第一个获得“体育道德奖”的盲人。
这一路坎坷,艰辛不言而喻。
在泰国,他曾经高烧40度,直到晕倒;在智利,我半夜迷路,差点被一群流浪狗咬死。
在此之前,一位美籍华人邀请他去西雅图做客。到了目的地,他联系了对方,可是等了很久,也不见他的踪影。
我再联系他的时候,那人说因为接他,所以出事了。曹圣康感到内疚和抱歉,想去探望。
一对夫妇知道了他的遭遇,打电话求证。然而,该男子没有受伤。
曹圣康知道自己被戏弄了。因为急着去医院,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最后,他不得不找到警察,寻求帮助。
除了这些,他面对的最多的是嘲讽。“别管他,谁让他是瞎子呢?”
虽然心里难受,但曹圣康从未放弃。
因为只有他知道一个盲人走了多远才走到今天。
况且,温暖毕竟比冷漠多了。
曹圣康记得收留他的大学老师,住在横河边。我还记得卢浮宫的工作人员握着他的手,触摸展品。
曹圣康说:“我觉得即使不完美也可以很精彩。所有的经历都是我的财富。”
2015得知母亲受伤骨折,立即赶回家。
这几年,曹圣康一直在给家里送钱,但是不愿意回去。
回家后,他经常欺负他的孩子,奉承他们。饭桌上,父亲憋了好久说:“那时候,对不起。”
曹圣康知道,世界没有变,只是他变得更强大了。
正如黄波曾经说过的,“在你成名之前,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成名之后,身边都是好人。”
“与其依赖别人,不如做个强者。”
回顾往事,曹圣康感慨道:“我其实不喜欢被人可怜。帮助我的人欣赏盲人的勇气。”
他做到了。
在朋友眼里,他常常大步走在前面,看不出他是瞎子。
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之前,他的队友听说有人遇难,他们吓得取消了行程。只有曹圣康坚持攀登。
沟通困难的时候,他摸着导游的手指确认出发时间。
如果看不到路,就让向导摇铃指路。
即便如此,他每走一步都有点动心,因为一个失误就会掉下悬崖。
曹胜康在雨雪中无数次摔倒,鞋袜全湿了,他不肯回头。
他对自己说:“路是自己想走的,就要走完。”
最终,曹圣康登上了非洲最高峰5892米的乞力马扎罗山。
和他一起的向导和登山者都欢呼起来:“中国人,盲人,65438号+0!”
曹圣康说,当他站在山顶时,内心是平静的。
也许他之所以淡定,是因为他坚信世界能看到他。
接下来,曹圣康计划步行穿过“一带一路”的外国部分。他想去雅典和鹿特丹,他还计划探索南极。
从八岁失明开始,曹圣康创造了太多的不可能。
虽然只是个例,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才让我们看到了坚持的意义。
十有八九,当我们的感情受挫,工作受到打击,本能地准备放弃和逃避的时候,曹圣康可能会被困在一条泥沟里,挣扎着爬出来。
谁不是一边吃苦,一边努力。
咬牙坚持,也许转角就是地平线。
正如曹圣康所说:
“人生不是一次旅程,我会用我的旅程来描述人生。梦想是自己的。只要坚持,就能创造自己的奇迹。”
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放弃。
但曹圣康坚持,要不我们再试一次?
作者|北京酱玫瑰
主编|柳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