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骑兵有多少马?
一人三蒙古,一举得天下,就是所谓的马背上的人。蒙古人一生都和马在一起,无论多大年纪,都是用马代替走路。马不仅是蒙古族的交通工具,也是蒙古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人熟悉马的天性,通常采用粗放放牧的方式将马放生到大自然中,自由采食繁殖。蒙古马处于半野生状态的存在。他们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他们生活在狐狸和狼出没的草原上,忍受着夏天炎热的蚊虫,能承受冬天零下40度的严寒。蒙古马身材矮小,外貌不好看。它们既没有英国纯种马的高贵气质,也没有俄罗斯卡巴金马的修长俊朗身材。然而,蒙古马在刮风、下雪、下雨的草原上并没有失去阳刚之气。它们头大颈短,身体强壮,胸长鬃毛长,皮厚毛厚,能抵御西伯利亚暴风雪。可以踢狐狸和狼的头。蒙古马分几个系列,有乌珠穆沁马、商都河马、乌审马、三合马、科尔沁马等等。科尔沁马和三合马都是大马,有外国马的血统。他们高大帅气,四肢修长,爆发力强,速度快。他们在国内外的马会上曝光,经常拿头奖。五神马个子矮,聪明伶俐,很有灵气。它在戈壁滩上行走如飞,所以这种马在西部大漠草原很受牧民欢迎。成吉思汗陵中的白马“温都根查干”就是乌审马。乌珠穆沁马是典型的蒙古马。它身强体壮,抗病吃苦,擅长长跑,适于战斗和行军,在古代战争中屡立战功。据说举世闻名的唐昭陵六匹马之一就是乌珠穆沁马。内蒙古草原辽阔,牧草丰富,非常适合养马。马擅长运动,所以吃得多,吃饭排便时胃消化快,一天大部分时间都要不停地吃草。夏天蚊子多,马白天避蚊避热,晚上主要吃草抓肥。蒙古人常说:“马不吃夜草,不胖”。马爱干净,喝河里的流水。有经验的牧民经常把马赶到河边,方便它们洗澡和饮水。草原上有“旱羊、水马、风骆驼”。马吃很多草,需要水来帮助消化。夏天马喜欢奔跑,出很多汗。如果它们不经常给马喝水,它们就不喜欢吃草。牧民知道:“喂一把草,不如喂一口水”。马有“义兽”的美誉。与其他家畜不同,马不与近亲交配。当他们的“孩子”长大成熟后,马会将他们驱逐出马外。一匹马有30到50匹马,马的秩序和安全都由马来管理。如果别的马敢侵犯自己的马,就给它们一个教训。蒙古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马是蒙古人的摇篮。蒙古人认为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体贴的家畜。蒙古马很凶很凶,但是对主人很忠诚。如果它们的主人受伤或喝醉了,只要把它们放在马背上,它们就会非常温顺地把它们背回家。在赛场上,它会按照主人的意愿拼命奔向终点。为了主人的荣誉,它会竭尽全力,宁愿倒地也不愿中途放弃比赛。蒙古人视马为牧羊人的朋友,马视头为贵人。蒙古人禁止打马的头,禁止辱骂。禁止两个人骑一匹马,禁止秋天狂骑使马出汗。乘务员和骑手要随身携带马汗刮痧板和马刷,随时清洗身体,刮掉马汗,为马舒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消除疲劳。同时,这也是主人亲近马匹,增进感情的一种方式。牧民说,“给马刮刨不如喂精饲料”。马已经深深融入了蒙古人的精神世界。以蒙古马为主题的赞美诗、寓言、格言、民间传说、民歌、音乐、艺术、雕塑数不胜数。蒙古族还有许多与马有关的节日,如:赛马节、小马节、马奶节、神马节等。鄂尔多斯高原上的成吉思汗陵,有一匹名叫温都干查干的神马和两匹成吉思汗的白马。每年农历3月21,海内外成吉思汗子孙从四面八方聚集成陵,祭祀神马。这一仪式在忽必烈时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一直流传至今。为了这匹马,二十年前,成吉思汗陵的守卫达尔胡特找遍了鄂尔多斯盟的七个旗。在盛产名马的乌审旗,他看到了一匹白衣、纯黑蹄子、黑亮眼睛的马。当尔玛依娜看到来访的达胡特时,她刮了刮前蹄,发出嘶嘶声。达胡特人上前迎接马的主人,询问了这件事。主人说这匹马出生于农历3月21,马出生时湖前升起一道彩虹。达尔胡特人听说后,立即前去祭拜神马,认定这就是他们要找的“温都根查干”。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牧区,蒙古马都逐渐失去了生产、生活和骑行的功能,蒙古马的数量也在迅速减少。但蒙古马和蒙古人有着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有蒙古人的地方,蒙古马就不会灭绝。蒙古人已经意识到蒙古马越来越少了,社会上有识之士开始建立各种关于蒙古马的组织。内蒙古草原上正在进行研究和抢救蒙古马的工作。蒙古马起源于草原,兴盛于战乱,衰落于当代。但是,蒙古马和蒙古人创造的辉煌历史和民族精神将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