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聊斋志异》中的侠女形象
导语:与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相比,《聊斋志异》中的侠女形象既有继承,又有新变。传承主要体现在对传统侠义精神的传承,如复仇、侠义、功成身退等;新变种现在的侠女范围更广,以继承子女为侠义的终极方式。
关键词:《聊斋志异》,唐代传奇侠女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聊斋志异》中的禅宗意象与唐传奇中的禅宗意象相比,既有传承之处,又有新变之处。继承的地方主要在传统侠义精神的传承上,如仇必报、侠之大者、大功告成;新变体现了更广泛的禅意,并以传嗣为终极行侠之道。
关键词:“奇”一抹禅意唐传奇传承新变形象
作为书写女性的大师,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为我们塑造了一大批光彩照人、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无论是花妖、狐仙还是鬼女,正是这些妖娆、美丽、变幻莫测的女性撑起了聊斋奇幻梦幻的鬼狐世界。人们一直对这些女性着迷,关于她们的文章数不胜数。但在以花妖、鬼狐为主体的“聊斋舞台”上,依然活跃着另外一群女性。她们是一群侠义而勇敢的陌生女孩。如果说多情的花妖鬼狐寄托了作者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想象,那么这些侠女则体现了作者的任侠思想,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在《聊斋》之前,描写侠女、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文言小说是最早引入唐传奇的,而《聊斋》则是“借传奇写聊斋”。可以说,两部小说中的侠女形象有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唐传奇中侠女形象的比较,探讨《聊斋志异》中侠女形象的传承与新变。
一个
唐传奇是文学瑰宝,其各种人物犹如珍珠,其中侠女形象尤为璀璨。谢小娥、洪福、聂隐娘、洪宪等。,这些侠女或快意恩仇,或英勇侠义,或豪迈多情,给后人留下了很高的审美享受。在这一点上,作为后来者,《聊斋志异》显然是受其影响。在《聊斋》中,蒲松龄经常提到唐传奇中的侠客,比如《翔宇》中的古衙门,《鸟人》中的巧手,《农妇》中聂隐娘丈夫的磨镜人等等,他对这些侠客佩服得五体投地。在这种背景下,蒲松龄也为后世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侠女形象,如《侠女》中的侠女,《尚三关》中的尚三关,《庚娘》中的庚娘等等。作为同一个文学形象,蒲松龄笔下的侠女继承了唐传奇侠女的一些特征和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冤必报。
复仇是侠义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信条,是侠客必须履行的神圣义务。唐传奇描写了许多侠女复仇的故事,李公佐的谢小娥是其中的代表。在一次出差中,谢小娥家的几个至亲被小偷杀害,只有一个活了下来。为了报仇,谢小娥隐姓埋名,女扮男装,不惜毁声夺人。经过精心策划和不懈努力,她终于有了一个敌人。历经艰难险阻,他复仇之心不减。他的信念和态度独树一帜,可谓侠女复仇的典范。除此之外,《提醒体贴》《贾仁之妻》也是侠女为了报仇而隐姓埋名的故事。
蒲松龄也极力主张复仇。他认为,有冤就有冤,有仇就有仇,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绝不能让恶人逍遥法外,好人也不会受到冤枉。他笔下的侠女大多是复仇女性。这些女人有着坚定的复仇信念,但她们的大脑是聪明的,冷静的,不可预测的,隐忍的。可以说,她们继承了唐传奇中复仇女性的优良传统。
《更娘》里的主角和谢小娥都有同样的经历。他们的丈夫和姻亲被贪恋他们美貌的王声推进河里淹死了。耿娘,一个弱女子,目睹了一个家庭瞬间被灭门的悲剧,却并不意外,对付王声,假装答应王声跟她回家。当他回到家,他想尽一切办法奉承王声,他喝醉了很多钱。最终,他杀死了他的敌人,然后纵身跳入水中。在整个复仇过程中,相比于王声的凶狠残暴,耿娘的冷静睿智可以说是远超男性,颇有唐代侠女谢小娥的风范。伊势称赞道,“我笑了又笑,一点也不奇怪。谁是敌人?有多少匹马!谁是女人,所以我比不上燕云?”
《尚三观》中的尚三观,和耿娘一样,也是一个弱女子,但她复仇的决心和她的胆识、机智远远超过了她的两个哥哥。三官父亲因得罪权贵而死,她两个哥哥只知道告我官门。得知官场黑暗,三官离家出走,乔装成演员,趁机潜入敌人家中,千方百计奉承敌人,终于得到亲手杀死他的机会。三官之壮举,连作者都感叹:“三官之民,既萧萧而易流,亦必耻而不流,形势跌宕!”蒲松龄称赞三官技艺精湛。其实三位官员最让人佩服的是他们复仇的决心。他们在起诉无门的情况下依然不气馁,杀敌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与耿娘、三观不同,《侠女》中的`侠女'是一个身怀绝技的剑客,能“把匕首抛向空中,骤声而烂如虹”。她美若桃李,冷若冰霜。为了复仇,她和老母亲隐居在一起。家境贫寒,“无房可睡”,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面对顾生母子的照顾,女侠坦然接受,却从未感谢过她。爱慕他的顾生,想要胜过,却被她冷冷拒绝,而是私下委身于他,为他委身于狐白少年,后来又为顾生下一子。有一天,侠女拿着她手持的仇人头颅,向顾生告别。顾生“想打听时悲,电光一闪,再也不见你”,留下顾生一个人“叹息着站着不动,若失了魂”。至此,顾知道了的真实身份。为了复仇,女侠隐姓埋名,隐忍自己,为了不惹别人麻烦,拒绝了顾生的求婚,可谓用心良苦;即使后来累了,也完全没有减少报复的决心,这就类似于传说中的唐代贾府的贾妻。为了报仇,贾的妻子失踪嫁人,几年后成功。
更娘、三官和侠女是《聊斋志异》中复仇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复仇复仇的侠义精神与唐传奇中复仇女性的侠义精神是一致的,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传统侠义精神的肯定和推崇。
(2)行侠仗义,扶贫济困,无心回报。
助人为乐、扶危济困、不求回报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文化心理,侠客以此为己任和义务。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很好地继承了这种侠义精神。比如靖十三娘,就是用这种侠义精神塑造了一个侠女的形象。十三娘是个有很多财富的商人。朋友的哥哥李今年39岁,有一只爱鸡,被父母卖给了别人。十三娘帮她找回来了,并割下父母的头给了李三十九。十三娘的行为完全是自愿的,不求回报,拿自己的血汗钱给赵进士用,也不在乎。可以说,除了传统侠女的特质,她还有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开放的心态。蒲松龄笔下的许多侠女也有这种侠义气质。他们是人,萍水相逢,可以拔刀相助。他们只想对别人好,不求回报,自己却什么都不想要。他们可谓“最纯粹的侠客,侠客群体的精英和中坚”。
虽然《缝衣针》的主角是缝衣针,但热心无私帮助缝衣针的商人之妻夏却让人印象深刻。石霞和缝纫针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偶然遇见了。听完她母亲和女儿的遭遇后,她“很同情”...因为她被邀请到她家,所以她支付了食物和酒的费用。他说:‘母子不要难过,我要尽力。’”后来,为了替母女俩偿还三十两黄金的债务,夏不惜“以质抵债”,竭尽全力筹得三十两黄金,却被盗贼偷走了。虽然很少能偶然帮助到别人,但是财物被盗,这是夏始料未及的。她尽了最大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命运。一般人也许会对这种说法不以为然,但夏的《灯泣》...是自我介绍”。夏的“自律”是因为最后没能帮着缝好针,但他自己也答应了。“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走向书生的困境”,不正是侠义精神最好的注脚吗?
《聊斋》里有很多女人,比如夏的。她们外表是普通女性,但内心却有互相帮助的勇气。杨氏在丁千喜的妻子,家境贫寒,却能慷慨地招待住客丁千喜,用屋顶的茅草喂丁的马。丁再三提出给他黄金,但杨的妻子拒绝接受。蒲松龄在文末称赞:“穷而好客,尤其是喝博客的人;最不一样的人是他老婆。“再比如《成年人》里的山中女子,偶遇商贾,却能铲除害人不浅的两个“成年人”,没有任何回报。再比如《农妇》里的农妇,像男人一样勇敢,经常“在农村解决问题”,挣的钱“有剩余就是乞丐”。蒲松龄称赞她是“女丈夫”...与古剑无异”。
(3)如果你成功后就退休了,那你就飘走了。
唐传说中的侠女,往往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后隐居而生,踪迹全无。比如红线成功后“藏于尘埃,住于心外,澄明,长生不老”;聂隐娘也未可知;京师三娘侠义之后,“随赵进士入浙,不知止何事”;《慎思》和《贾仁之妻》中的两位侠女,报仇之后就消失了,“之后不知其声”;谢小娥复仇后出家为尼姑,如鹤远游。这些女性或隐退,或远游,或销声匿迹,都是功成身退,留给人们无限遐想。
聊斋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女人。《火女》描写了一个古怪如精灵的怪女孩火女。霍女三换了老公。她宠溺、勾引吝啬好色的朱大兴,让他用奢侈的食物为自己服务,最终导致朱氏家族的覆灭。后来,同样好色的何家也这样对待他。最后,她去了穷书生黄生家,一改奢侈节俭的作风,卖了自己一千两银子嫁给了黄生。和梅结婚后,霍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在黄生的生活中。虽然火女的所作所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侠义,但其行为的出发点和效果都可以纳入侠义伦理的范畴。“小气则命断,邪恶则命毁。”霍女的自我解剖,让我们明白了她表面的奢靡之下隐藏的,是一种劫富济贫的侠义精神。她帮助贫穷的黄生致富,但结婚后,她渐行渐远,退休了。她的形象与红线和隐藏的母狗有什么区别?
再比如小翠里的小翠。为王家安安排好一切后,他独自离开,消失了。另外,如上文提到的侠女,报仇之后也是“电光石火,一去不复返。”
二
与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相比,蒲松龄笔下的侠女形象除了上述继承之外,还有其发展和新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对侠义和侠义行为的理解更加宽泛,塑造了更多新的侠女形象。
除了侠女、尚三观、耿娘等具有传统特色的侠女形象之外,蒲松龄将更多具有侠义品格和精神的女性纳入侠义范畴。这些女性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侠女,但却有侠义情怀。比如那些妖狐,往往侠义无畏。聊斋里的狐仙多为侠义狐。例如在《红玉》中,丈夫可以帮助萍水相逢的盛丰报仇。虽然是个豪侠,但作者却把狐狸精红玉赞为“没有特殊才能的侠客”。红玉没有为盛丰报仇,但在盛丰陷入困境时,她能够抚养他的孩子。后来,她帮助盛丰重建了他的家族企业,并帮助他赢得了声誉。可以说,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寻找她爱的人,从来没有为自己考虑过。在作者看来,在人危难之际,无私地帮助别人,舍己为人,才是侠义,所以他把红玉归为侠女一类。清代王世贞甚至将红玉与《赵氏孤儿》中的程英、公孙相提并论,称赞她为“巾帼英雄”。《张鸿渐》里的顺华和《小崔》里的小崔,都是红玉一样的侠义狐狸。《官母》中的官母和《小谢》中的小谢、秋蓉都是有侠义情怀的女鬼。这些恶鬼鬼怪既有非人的美貌、善良、心机、来去自如的能力,又有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独特侠义行为。一个人侠义不容易,蒲松龄给一个鬼狐就更难得了。以往的文学作品多以鬼狐的淫荡、魅惑、迷惑众生为主,但蒲松龄却能从这些异类身上提炼出侠义、勇敢、贞洁的特质,比起唐朝的传奇是一种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