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官场有什么故事?

作品以官场为对象,着重揭露各种官僚的“肮脏、卑鄙”和“糊涂”(表象中的官场),着重揭露晚清官场的污秽、官僚的腐败和统治集团的腐朽。

作品涉及的官僚范围很广,从“没有经验”的助理到省长、州长都有。内官从小到大都是北京的年轻官员,到科技部,到中心的军机、大学同学。

这些大大小小的小官僚,都想尽办法升官发财,迎合,渔利,鬼混,挖墙脚,互相争斗。兵部尚书华在北京开了一家古玩店,专门做买官卖官的生意。

黄庞谷公然说“一枝付一物”(25次)。最高统治者还公开提倡“赚钱”。一个兵部游说的旗手,一个内务部的大臣,被钦差派到浙江,调查大案要案。

就是因为他在北京受苦多年,“当局有意照顾他”,“好让他拿两回”。钦差大臣到了浙江后,“只拉弓不射箭”,很快就强行贿赂了两万两银子。

所以连慈禧太后也不得不承认“天下十八省,你哪来的清官”(18次)。胡司令奉命去兖州剿“匪”,心里害怕,一路吃喝玩乐,故意拖延。

接到“土匪”已远去的情报后,一路行军,纵容士兵“洗村奸女”,任意拉好人,指其为“土匪”以示奖励(12 ~ 18次)。

扩展数据:

创作背景:

《官场现形》的作者李伯元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由于父亲幼年不能读书,只好投靠在山东城阳做官的叔叔李义清。李伯元26岁时,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得了第一名。

第二年,他去了江阴,根据他的成绩,他应该排在金榜。然而,科举官员试图牵连他的儿子和侄子的借口,李一清“反叛朝廷的法律”,并最终在孙山。之后,李伯元去上海寻找另一条出路。

通过与社会的广泛接触,在维新思潮的推动下,李伯元认识到报刊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武器,可以唤起民众,使全国认识到中国将被瓜分。

于是,在1896的初夏,李伯元第一次以编辑的身份加入了《指南》。次年6月,独立创办游戏报。李伯元的游戏报纸是独一无二的。

他不仅事必躬亲,既是主编又是主笔,还时刻告诫助手们“新闻一定要查证,文字一定要一针见血,黑白不可混淆,文字幽默,惩罚有意”。游戏报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

为了进一步揭露和讽刺官场,他另辟蹊径,办了一份《世界盛世报》,连载了《庚子国变弹词》和《官场现世》两部小说。李伯元原计划写120遍,写了50多遍就去世了,尤其是他的朋友欧阳菊园继续写了60遍。

作者介绍:

生于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咸丰年间迁居山东。?李3岁丧父,与母亲和叔叔李一清一家相依为命。李义清在山东当过知府、同知、知府。

嘉宝是由她叔叔抚养和教育的。她擅长八股诗和赋,并能篆刻字画。光绪十八年(1892),李一清辞官回乡,嘉宝一家跟随他从山东回到常州。在我的家乡,我向传教士学习英语。并考上了秀才。

光绪二十二年(1896),来到上海,先编《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成立“文学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转让《游戏报》,创办《世界繁荣报》。

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他们“假造游戏,以言外之意劝诫惩罚”(《论游戏报的初衷》)。虽然他们谈论风流韵事和八卦社会新闻,但他们也嘲笑腐败的官僚和买办,揭露各种社会黑暗。

为谴责小说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邀,任《绣像小说》主编。在上海的10年间,因为戊戌变法和庚子事变,对清朝的腐败不满。

帝国主义侵略,拿着哭的笔,写着嬉笑怒骂的文章,一边办报,一边搞小说创作。在小说《人间地狱》的“楔子”里,作者有一句诗说:“世界是昏暗的,光明何时照耀是未知的。

秀才受伤落泪,誓救众生。“他写小说的目的是揭露时代的弊端,洗刷污秽,改善政治,推动社会进步。这与他的社会改良理念是一致的。

他希望学习西方的文明和进步,“扬其利,除其弊,补朝廷之不足,救社会之偏颇”,“努力使其潜移默化”。他不赞成激进的改革,甚至在改革中感到激进。

至于民主革命,甚至被斥为“破坏法律和人情”(《文明简史》)。这种想法不仅是一种错觉,也给他的创作带来了局限。

百度百科-官场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