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丽塔来自哪里?
《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少女的爱情故事。一个对初恋情人恋恋不舍的知识分子,成年后依然爱着年轻女孩,视她们为纯洁的小仙女。
他爱上了12岁的女孩洛丽塔,甚至得到了洛丽塔继父的身份与她相处。在这个看似不道德的情节背后,隐藏的是主人公善良的心。最终,他背负了这场爱情的凶手的名字。
扩展数据:
《洛丽塔》探讨了记忆与时间、意识与现实、虚构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亨伯特·亨伯特是典型的“纳博科夫式英雄”,他既是现实的流亡者,也是精神的流亡者。他的故事在失落和寻找之间展开。
因为13岁那年刻骨铭心的爱情,成为亨伯特寻找失踪的安娜贝尔的强烈愿望。他渴望在身边的现实世界中找到安娜贝尔的替代品,从而突破时间的牢笼,延续过去那段难忘的时光。但是,当造物捉弄人,当意识投射到现实中,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转移。
亨伯特以为自己娶了一个“贫民窟的苍白小女孩”,但婚后不久,她发现自己的妻子瓦莱里娅其实是一个“大骨架、肥胖、短腿、大胸、几乎没脑子的罗马水果蛋糕”。直到遇到洛丽塔,他才找到了连接过去和未来的中介。然而,洛丽塔只是一个“虚构的时间之岛”。
一方面,亨伯特意识到了时间的因果链:“也许永远不会有什么洛丽塔,但我在一个夏天爱上了一个女孩”;一方面,亨伯特也担心时间的不可逆性:“她不会永远是洛丽塔”;最重要的是,洛丽塔只能是洛丽塔,而不是真正的安娜贝尔,甚至不是一个小仙女式的仙女。
过去和现在之间,意愿和现实之间总是有差距的。现实世界中的洛丽塔无非是一个肤浅的物质女孩,“一个无趣的小女孩”,而被爱情蒙蔽了双眼的亨伯特,只想看到自己的美丽。从某种意义上说,《亨伯特》中的洛丽塔是亨伯特的“心理创造”,正如他所意识到的那样。
“我会永远爱上洛丽塔。‘永远’这个词只关乎我自己的激情和我心中的洛丽塔。”洛丽塔失踪后,亨伯特故地重游,“为了拯救记忆所能拯救的”,完成了记忆中对洛丽塔的寻找。
他甚至写了一篇论文《智慧与记忆之泉的守护神》,来论证“感性时间”。后来,亨伯特在狱中写出了《洛丽塔》,也是为了让文字战胜时间,让洛丽塔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永存。直到小说的结尾,亨伯特仍在进行一次心灵之旅,小说是这样结尾的:
“我在想欧洲的野牛和天使,永恒色彩的秘密,预言的十四行诗,艺术的慰藉,这是你我唯一能享受的永生,我的洛丽塔。”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爱,有着疯子的执着,也有着艺术家的唯美。虽然不道德,不理智,但是一样可悲。
百度百科-洛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