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桃飞了”“水一方”之类的词,你会想到谁?
-
今徐州古彭城,地势险要,交通便利,可控制河南山东,鸟瞰江淮,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由于它的地理位置,许多历史故事在那里上演,所以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如镇的铁牛,吴的悬剑台,范增墓,霸王马戏和燕子楼。说到燕子楼,就不可避免地想到关。怪姑娘,一个能歌善舞无与伦比的才子,曾经在燕子屋上演过殉情的悲情故事。
关生于镇远三年。他出身书香门第,精通诗词。他还有一副优美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她能一口气唱出白居易的《长恨歌》,还以“衣袂起舞”闻名于许思周围。再加上她华丽的外表和婀娜的身姿,让无数世家子弟趋之若鹜。
后来,当这个家族倒闭时,出于无奈,关被徐州守将张成娶回为妾。张承,洛阳人,元至元年间在唐宪宗出守徐州。虽然是武官,但他爱好高雅,精通笔墨,非常欣赏关的诗。管的轻歌曼舞,使这位朝臣为之神往。关入仕后,为张承平淡浮躁的官场生活增添了许多浪漫色彩,让他享受到了另一种精彩的人生境界。因此,尽管张家妻妾众多,他却对关情有独钟。一对年龄相差甚远,妻子不多的夫妇,性情相投,十分恩爱,使关得到极大的爱抚和安慰。
大诗人白居易,当时住在官派,有一次到徐州旅游。一向仰慕白居易诗歌才华的张承,把他请到府邸,设宴款待。关早就对这位伟大的诗人感兴趣,他对白居易的到来非常高兴。在宴会上,他经常拿着一个壶向他敬酒。酒酣耳热之际,张承请潘潘为客人表演歌舞,希望借此机会显示他爱妾的才能。关欣然领命,尽心尽力地表演了他那著名的《长恨歌》和《霓裳羽衣舞》。喝了一点酒,潘潘的表演非常成功,他的歌唱和舞蹈技巧都非常高超。白居易看到后大为惊异,仿佛当年能歌善舞的美女又出现在他面前,于是马上写了一首赞美关的诗。诗中有这样一句话:“醉娇不能胜,风吹牡丹花”,意思是关的娇艳情态无与伦比,只有花中之王牡丹能与她匹敌。这样的赞誉出自有影响的诗人白居易之口,使关的大名更加芬芳。
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张承病逝于徐州,葬于洛阳北邙山。在死后,张家的嫔妃们很快就销声匿迹,各奔东西。只有年轻貌美的关念念不忘夫妻之谊,决心为张承守节。张易手后,独自搬到徐州郊区云龙山脚下的燕子屋,身边只有一个上了年纪的佣人。主人和仆人住在燕子屋,几乎与世隔绝。
燕子楼位于徐州西郊,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关生前,张承专门为他修建的别墅。楼前有一个干净的海湾,溪水旁种着垂柳,幽雅宜人。春夏之际,一对对燕子经常穿过杨柳,飞到楼顶,给这里的宁静环境增添了几分生机,所以叫燕子楼,这是关和张承约定的楼名。以前,关和张承常常在楼上的燕子上看夕阳暮光,在溪边的柳岸慢慢漫步,在无数个月夜里呢喃,在无数个雾天里依偎;现在,风景依旧,人事完全不同。我一个人在夜晚的寒光里,夜夜深深的思念你。我希望冬天来了,春天来了。去年的燕子今年飞回来了,我去年没看到。住在一栋充满旧情的建筑里,关的心里只有悲伤和无奈。日复一日,他以沉溺于回忆来消磨时光,不再唱歌跳舞,也懒得梳洗。朦胧中不知不觉度过了春秋十度。关的这种忠于旧情、坚贞不渝的精神,赢得了远近许多人的同情和钦佩。
元和十四年,在张成手下工作多年的外交大臣张拜访白居易。他非常了解关的生活,并被他的渴望深深感动。因为关曾与白居易有过一次宴会,仰慕白居易的诗歌才华,所以张带来了关最近写的《燕子楼新诗》三首,让白居易读。白居易推出了一首素雅的诗,其中写道:
首先: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相思床;
多少相思一夜情,天涯海角都不长!
第二:
北茫松柏锁烟,燕子屋静思;
保重,剑与歌消,茶消十年。
第三:
看鸿雁回岳阳合适,再看神秘鸟逼社来;
七弦琴玉笛无愁,认命于蛛网与灰烬。
这首诗表现了关在燕子楼的悲伤、孤独、相思和绝望的心情,真是感人至深。白居易看后回忆说,关和张承在徐州时,彼此热情相待。那时候,夫妻二人正在热恋中。此时,空荡荡的大楼里只剩下年轻漂亮的妻子一个人。真是人间憾事!白居易为关黯然神伤,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大诗人捧着一首诗,反复深情地吟诵着,心想:张承去世十年了,还有艾吉为他守节,真是令人羡慕。但后来我想:就算这么深刻有意义,为什么不跟着他一起进坟墓,成就一场惊艳美好的艳遇呢?所以,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白居易非常郑重地按韵写了三首诗:
首先:
窗满明月霜,寒光留床;,
在一个寒冷的月夜,在燕子屋,秋来只有一个人长。
第二:
丝带衫的颜色像烟,想起来几次就会突然落下;
我从没有舞服歌开始,已经在空盒子里堆了十年了。
第三:
今年春天有个客人从洛阳回来,去给尚书上坟。
见白杨如柱,辩红粉非灰。
白居易想象的徐州西郊楼上的燕子,秋来西风送寒气,明月如水,更显凄凉寂寞。关一个人住在楼上,一定是得了相思病。张诚走后,她没有化妆,琴瑟也没有调整。她的旧舞衣也被堆在箱子里,她再也没有机会穿了。突然一笔带过,说张承(尚书)墓上的白杨可以做柱子,生前心爱的粉娘子还一个人在空巢里。如果他真的是真诚的,为什么不化作尘土,跟随他的丈夫进入坟墓?
白居易本来是同情关的,那么他为什么要劝她殉情呢?这并不是说他要伤害关,只是因为按照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一个女人殉道而死是一种高尚和至高无上的美德。白居易认为,既然关能为张承独活,何不向前迈一步,从而留下贞洁女子的好名声,成为千古美谈?在诗人心中,他坚信节操和美名比生命更重要。他认为劝关殉情并不是把她逼上绝路,而是给她指出一条阳光大道。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非常明确地加了一句七言绝句:
黄金不惜买片,像花一样挑四五片;
唱歌跳舞都累死了,一走了就不相随了。
张回到徐州,带回白居易为关写的四首诗。当关收到这首诗时,他起初感到有点宽慰,认为能得到大诗人的关注并灵活地写诗是一种难得的特权。当她细细读来,明白了诗人的心思,不禁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认为诗中的意思过于咄咄逼人,语言犀利,有失公允。我为张成守了十年的节。他没有关心和同情我,反而劝我与诗同归于尽。为什么这么残忍?于是,她泪流满面地对张说:“自从张弓去世后,我就没想到会死,就怕若干年后,人们谈夫色重,让我心爱的妃子死去。岂不是玷污了我丈夫的清白,我只好带着仇恨活着了!”
说完,她就控制不住的大哭起来,哭诉自己的恶业,哭诉这个世界的不公。张看到这一幕,心里酸酸的,偷偷跟她流下了眼泪。不知道哭了多久。渐渐地,关似乎已经从愤怒的情绪中理出了头绪,于是他强忍着悲痛。在朦胧的泪光中,他依照白居易的韵脚,赋诗一首七言绝句:
空楼自卫如春后牡丹枝;
舍人别有深意,诧异春台不从。
关的诗里有忏悔,有苦,有怒。诗中“似春后牡丹枝”一句,出自白居易当时对她“醉美不能胜,风吹牡丹花”的赞美,如今却似春花会凋谢;“放弃别人不会有意义”是在感叹,假装易无法理解她的真实心态。花开的时候夸她,快要凋零的时候更是夸她。现在,她早就没意思了,既然有人逼死她,她也没办法。
张离开燕子楼后,关开始绝食,和他在一起的老仆眼含热泪劝他,徐州有见识的文人也用诗劝他,但都救不了关坚定的决心。十天后,这一代如花似玉,能歌善舞的美女,终于死在了楼上的燕子口中。临终前,她勉强支撑着虚弱的身体,开始写道:
孩子对天一无所知,汗流浃背。
这句话是针对白居易的。独自生活了十年的关,其实对生死很淡泊。她死了并不是一件悲伤的事。但她讨厌自己的痴情,却不被白居易理解。她认为自己不愿意为张伟献出生命,却以局外人的身份把自己逼上了绝路。在关的眼里,白居易这个最著名的女人,此刻却成了一个天真的孩子。她怎么会知道自己纯洁无瑕的贞操呢?
关的死讯传到白居易耳中。起初,他很震惊,并了解到关确实是一个专门和英雄的女人。随后,他认为关之死与自己的诗作有直接关系,心情由钦佩转为深深的愧疚。于是,他请求多方帮助,把关的遗体葬到张承的坟前,算是对关的一点补偿,也是为了摆脱自己的一些罪责。但是这种关心对于因悲伤而死的关又有什么意义呢?还只是虚名!
白居易六十六后,官位为少府太子,掌管东阳洛阳。此时他老了,野心大减。他不再积极参政,隐居洛阳香山。她明知时日无多,还是忍痛割爱,把心爱的骏马让给了别人,并让自己的歌舞侍从姬和小蛮离开自己,分道扬镳,以免百年后两位小美人重蹈关的悲剧。从他的行动可以看出,白居易对逼死关有着深深的负罪感。
后来因为关的故事,雁子塔成了徐州的一处风景名胜,历代都有修缮。楼上还挂着一幅关的画像,容貌清丽,雍容华贵。过往的游客不仅赞叹她的风采,也感叹她的童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