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所欲的意思拼音

随心所欲拼音是suí xīn suǒ yù,意思是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随心所欲:

随心所欲(拼音:suí xīn suǒ yù)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为政》。随心所欲原指在礼教法度范围内,顺遂着心意自由地行动处世。现代汉语中泛指任凭自己的意愿,想要怎样就怎样。动宾式结构,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典故:

孔子晚年时,将自身修养的经历分成了六个阶段。孔子说:“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时对学坚定了志向。这里的“学”不是泛指一般的读书,而是指对以“周礼”为代表的古代文化的学习、实践,对他人及社会习俗的吸取、借鉴,及因此进行的心性、行为修养。

三十而立,“立”,站立,比喻在社会上立足、立身,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人格和事业。靠什么立呢?联系《论语·泰伯》第八章“立于礼”和《论语·季氏》第十三章不学礼,无以立来理解,可以知道是通过学习掌握了“礼”文化;

养成了遵守礼仪的行为习惯,因此能够与人以礼相交,自如地应对和处理复杂的社会事务。四十而不惑。已经具备了明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达到了“知”的境界,正如《论语·子罕》第二十九章所说“知者不惑”。

五十而知天,孔子常用“天”指自然规律,“命”指人生规律;“天命”,合用,是指自然和社会规律所决定的生命状态,即人的生命规律。能够了解并把握这个规律,是“知”的更高境界。

六十而耳顺,“耳”,用以代指人的感官,即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能力;“顺”,畅通而无障碍。心平气和、胸怀坦荡、明察秋毫,什么都能包容,什么都能明辨。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以放任内心的想法从心所欲,但是都不会超越“礼”的界限。关键在心,心已达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境界,即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唯我独是。因此也就无所“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