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出墙是什么意思?

红杏出墙

拼音:hóng xìng chū qiáng

解 释:原意指红色的杏花穿出墙外,形容春色正浓,情趣盎然。喻意妻子有外遇。

出处: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 .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指妻子有外遇。

词语由来

最早的出处,可能是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元代白朴根据此话本,还写成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到了元代以后,”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若云,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由于“红杏”“墙头”在古代文学中的特殊地位,所以,”红杏出墙“通常只是一种含蓄的指代,并且暗指这种出轨是事出有因的,“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嘛。

附:

红杏出墙 1953年西蒙·西涅莱主演电影

红杏出墙 法国作家左拉创作小说

红杏出墙 朱媛媛主演电视剧

红杏出墙 2012翻拍同名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