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简介

乔治·萧伯纳(65438+7月26日,0856—1950 165438+10月2日)是爱尔兰剧作家。

1925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杰出的现代现实主义剧作家,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讽刺的语言大师,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费边社会主义的宣传家。他支持妇女权利,呼吁选举制度的根本变革,主张收入平等,主张废除私有财产。

萧伯纳的一生与社会主义运动密切相关。他认真研读《资本论》,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个普通的无产阶级”,“一个社会主义者”。他主张艺术应该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他的思想深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读过马克思的著作,但主张逐步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反对暴力革命。

扩展数据:

萧伯纳作品的特点:

1,人文主义

萧伯纳出生于一个小职员家庭,不幸的生活境遇促使他早年奔波于工作和谋生之间,这也使他更加真实而全面地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各个群体,为他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人物素材。

2.语言

萧伯纳的戏剧语言极其精练,往往蕴含着人生的真谛。比如《悲情家园》中,队长肖特飞看似老态龙钟,实则语出惊人:“当我们家的人在我们面前,我们就要为他们的利益着想,否则我们就不能和他们在一起。

3.音乐性

萧伯纳的音乐评论,从简短的词到完美的散文,称赞了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的作品。瓦格纳工作了25年,写出了《明镜》这部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巨大音乐剧,主题来自日耳曼神话中的众神、巨人、矮人和莱茵河的少女。

4.结构

为了充分展开讨论,萧伯纳在戏剧结构上做了重大创新,即他采用了话题-反话题-组合话题的辩证三段论模式。作为费边社主义者的萧伯纳吸收了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家的辩证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戏剧结构中,生动地展现了意识形态对抗和发展的过程,使讨论贯穿全剧。

百度百科-萧伯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