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付出?
六度中的第一个是给予。给予是一种慈善。付出,也叫放弃,就是放弃。布施的内容分为金钱布施、法律布施和无畏布施。财富布施就是财富的布施,包括衣食住行。如果人们缺衣少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就像这个地方发了大洪水一样。这个时候就应该把家里多余的食物和衣物拿出来支援灾民。如果有多余的房子,可以借给没有房子的人,或者送给没有房子的人。这些是外国礼物。对于一般人来说,在外面花钱不容易。至于内部财务管理,就更难了。所谓内富,就是我们的身体。内在给钱,就是把我们的身体,甚至生命都给了。人家要眼睛,你能给他们吗?有人要你的手,你能给他吗?只有菩萨能做到这种内在的财富,即使是地球上的菩萨也能做到。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很难用好自己的钱。至于国外的钱,我们这些学佛的,即使是不学佛的,只要有一些慈悲、怜悯或同情,只要不是很小气,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做到。布施主要表达的是一种慈悲。如果我们有很多钱,我们可以用它来给予;如果我们没有很多钱,我们可以开心的拥有它,我们可以捐出五块钱和十块钱。其实现实中有很多给予的方式。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微笑和快乐的心对待别人,这就是快乐的给予。有时候人很苦恼,需要找人诉苦。如果你有耐心倾听他的抱怨,这就叫耐心付出。还有就是在街上排队买票,或者走在路上。如果有人着急,你可以让他先买或者走在前面给他提供方便。这叫方便布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布施。法石,用佛法开导他人,解除自己的人生痛苦;或者教别人谋生的技能。法律捐赠的意义、作用和价值大于金钱捐赠。为什么?因为经济援助的作用是有限的,法律援助的作用是无限的。就像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他10元,或者100元,甚至1000元,1万元,即使钱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如果你教他一门谋生的技能,他可以终身享受。如果我们用佛法开导别人,让他们明白因果,避免三苦,这个功德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佛法的作用大于金援。我们布施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布施可以克服我们内心的贪婪和卑鄙。每个人都会贪婪和吝啬。治愈贪婪和吝啬的有效方法是给予。第三,给予可以增加我们的财富。一个人的财富从何而来?只有布施,种福田,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好运。第四,布施能使我们把今世的财富带到来世。因为人的一生无常,“七十岁难得”,所以很多人这辈子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挥金如土,吃喝嫖赌,什么都有,生怕一旦死了,自己的财富一分钱都拿不走。不过,我今天可以告诉有钱人把钱拿走的诀窍,这个诀窍就是布施。给予就像投资商业一样。会投资的人会用自己的钱赚更多的钱。不会投资的人,一有钱就拼命花,结果什么都没吃。能给予的人也是如此,因为一个人这辈子的福报是非常有限的,他这辈子有多少福报都和他上辈子种下的业障有关。如果不付出,这些福报就跟银行里的存款一样,所以有的人前半生富,后半生穷。别人可以活到80岁,但是因为没有好消息,40多岁就饿死了,所以我们学佛的要修行施舍,广植福田。既然布施是好的,就要广泛布施。布施就像灭火,而且很急。《大智慧论》里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大房子着火了,火势很大,想灭都灭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愚蠢的人会想尽办法去灭火,但是火没有被扑灭,所有的房屋和财产都化为灰烬。而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不顾一切地冲过去灭火的。他会迅速搬出那些珍贵的金银财宝,烧掉那些不太值钱的东西!把损失挽回到最小。布施就像灭火,因为世间万物都是无常主宰,无常火在烧,无常风在吹。人生无常。一天的生命意味着离死亡又近了一天,生命就在呼吸之间。生命随时随地都可能死亡。如果你一口气不来,即使你有很多钱,你还是会空手而归,一分钱也带不走。面对这种现实我们该怎么办?唯一的办法,趁我们还健康,趁我们还有剩余财产,赶紧施舍,赶紧扶贫,赶紧孝敬父母,赶紧敬三宝。尽可能把这些家当拿出来做善事,让我们以后得到无尽的财富,不至于冻死饿死。相反,那些愚蠢的人,因为他们没有智慧,只知道享乐。当他们有钱时,他们毫无节制地花钱。就像一些暴发户,有钱了就忘乎所以,不知道怎么用。有的甚至一顿饭就挥霍二三十万,结果贫富悬殊。所以,一个人赚钱靠的是能力,机遇和好运。但是,一个人花钱是有智慧的,有智慧的人会知道怎么花钱。这本书《十善经》,虽然讲的是四象四无量三十七品,但最详细介绍的只有布施与十善的关系,可见布施在学佛中的重要性。经文上说:“当时佛陀回答龙王:若有菩萨,照此出家行善,远离杀生作恶。常福宝藏不可侵,长命百岁,不被众贼所害。”这时,佛陀对龙王说,修行菩萨道的人,如果能通过不杀生赚来的钱修善心,将来对他们感情的回报就是“常福宝不可夺,长命不死”。也就是说他有钱,寿命长,不会短命。相反,如果有人试图通过杀生来布施,比如杀鸡、杀猪、杀牛、杀羊、为了钱而杀人等。,就是以杀动物为职业,寻求财富,然后拿出一小部分做慈善。那么,有人会问,这种付出有什么可取之处吗?以后会有什么样的报应?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他践行慈善,他就是有功的,就会得到回报。但是,问题在于,他是靠杀动物赚钱布施的。将来他的报偿会很丰厚,很丰厚,他可能出生在一个物质条件很富裕的富裕家庭,但是他还没长大就短命的死了。所以修济必须在不杀生的基础上进行,这样才会“不被众贼所害”。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以杀人为生,他不会短命而死,也会被贼杀死。“不取不行,不侵不行。最好了,还可以准备所有佛教徒的收藏。“如果我们不拿,我们就不偷。我们用合法手段赚来的钱修复慈善,我们未来吸引的回报将是“往往富贵不能淫。“那些强盗和土匪不可能抢劫我们的财富。而“无与伦比的胜利”,是指我们将来得到的财富非常优越,如衣食住行都比别人好,世间的财富“见多识广,有备无患”,同时又能闻佛法,有功德富贵,即能得“佛家之宝。”离开梵天,就无法攫取财富,家人也就百依百顺,你的母亲和妻子也就无法用心看他们一眼。“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经常发生。有的人很有钱,但是家庭不和睦。原因是什么?就是他虽然上辈子能够修习施舍,但是因为他种下了淫业,所以引来了这样的报应。所以我们修行施舍的时候,要远离淫行。非梵文是淫,离开非梵文不是淫。只有这样,我们将来才会得到家庭富裕和睦的回报。”做事无虚妄之言,永远富贵荣华,却无法夺取。谤人则执正法,发愿则有果。“虚假的谈话是谎言。一个人上辈子用正当手段赚到的钱,不仅有钱,而且这辈子名声也非常好。这种人的知名度非常高。和别人做生意时,人们可以信任他。和别人谈合同的时候,就成功了。这就是经上所说的现代意义:“如果你修了正法,如果你发了誓,你所做的事就会有结果。”“离开了疏离的语言,你就永远有钱拿不到,家庭和睦,永远不听话。“异化是挑拨是非的语言。如果一个人以前用失和赚来的钱施舍,这辈子会很富有,但不会有和谐的家庭,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因为幸福作为一种生活,不仅仅是财富,还有家庭、人际关系、地位、好心情等东西。这几种因缘构成了人生的幸福。一个人拥有财富或地位,或者一个和谐的家庭,都不足以构成人生完整的幸福。因为佛教讲的是因果报应,也就是说,幸福是由很多方面组成的。但是,如果一个人过去从来不是一个挑拨离间的人,也就是说,他从来不是一个搬弄是非的人,他一直在这个基础上布施。今生的报应就是六亲及其家人和睦,志同道合,互无争吵,相处得十分融洽。”离开了粗话,做了错事,就永远富有而无法夺宝,所有的人都乐于皈依,所有的话都被拒绝的人相信。“脏话是粗鲁的语言,比如挖苦和讽刺,以及那些骂街和诅咒的难听语言。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虽然很慈善,但是对别人的语言也很刺耳,很污秽,他将来招来的结果,虽然有钱,但是很讨厌,不会被人尊重。一个人如果能远离骂人,实行施舍,将来就会得到“富贵常在,富贵不能淫”的奖赏。而且在任何群众聚集的地方,大家都喜欢以他为中心,大家都愿意接受他说的话,没有人反对。”做事不废话,永远夺不到财,话也不会虚。大家都会尊重你,你就好方便破除一切疑虑。“胡说,是绮尔无意义的语言,邪恶的邪见知识的语言,或者说是怀着肮脏的心说话。像色情音像,武侠小说中的复仇语言,这些语言往往会影响人的情绪和烦恼。如果一个人一边施舍一边说英语,那他以后就没有公信力了,即使他很有钱,也没有人会相信他说的话。如果远离废话,布施,情况就不一样了。将来的回报是:不仅有大量的财富,还有良好的声誉。”话是真的”,只要话是说出来的,大家都会认真听的。”大家都吃亏”,话一出口,大家就坚决执行。巧方便能破百疑”,人的困惑可以用很多巧方便的方法来解决。如果你离开贪欲,做你该做的事,你将永远富有,无法抓住宝藏。凡事有利,信必坚定有力。“一个以无贪为动机进行施舍的人,将来一定会得到很多财富。虽然他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他会继续实行施舍,即“万物皆有所顾。“这样,他的财富就会与日俱增,他的生活就会多一个,同时,他的生活也会是良性的。就像现代社会的一些老字号公司,因为口碑特别好,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跟他们做生意,这个公司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大。”悟性强,力量大”,一个没有贪欲的人,他会对因果的道理深信不疑,他在社会上的经济实力会越来越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也会越来越高。”如果你离开了愤怒,你将永远无法抓住财富,但你的头脑将不受你快速自我成就的影响,所有的根将受到尊重。"如果一个人离开他的愤怒去做慈善,他会有什么好处?"常福的宝藏不能掠夺“是他来世感受到的财富,不会被别人抢走。”快速自我成就,心无阻碍”,心无阻碍,是一种没有烦恼,心无阻碍,可以很舒服的心境。这就是练习舍离愤怒的结果。如果他带着怒气施舍,将来会得到财富的回报,但他脾气不好,经常对别人发火,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好。”所有的根都是严的好的,大家看到就爱。“一个人如果能远离愤怒,布施布施,将来会感觉到一种庄严的样子,人们看到就会喜欢。如果你用一种愤怒的态度去布施,将来会得到很大的回报,但是看起来会很丑,比如龙王、夜叉、阿修罗、哥鲁达、干吕湿婆、紧那罗、大鹏金翅鸟。无论是加持还是能力都比人大很多,只是没有一个人看起来那么庄严。原因是他们在过去修理和施舍的时候生气了。”当你的心远离邪恶,你将永远拥有丰富的财富,无法抓住它。恒生是见拜信殿,见佛闻法供养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一个人若能离恶而行布施,因布施而有‘常福宝不可侵’和‘恒生见拜殿’之感。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带着邪见教的邪学去异地修行布施,像古印度的天火崇拜,虽然可以吸引大量的财富,但是他出生在一个邪见教邪学的家庭,不能出生在一个信佛的家庭,他就没有机会听到佛教。所以,只有信三宝,布施,才能世世代代生在“尊信之家”。只有生在信佛之家的人,才能“见佛闻佛养僧”,在现实生活中才不会迷失方向,不会造出许多恶业,甚至还有出家的机会。”念念不忘失去大菩提心”,你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失去菩提心。为太上老君修持菩萨时,必行十善,以其庄严大利”。这是大士和十善行在修行布施时的关系。如果他们在十善的基础上实行施舍,就可以得到上述的利益和好处。一个人无论是修六度、四射、四无量心还是三十七品,都离不开十善的基础。只有这样修行,我们才能得到幸福的生活,在将来我们感受到的结果中没有任何缺陷。如果你把十德留给修行,你将来得到的结果永远是有缺陷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修布施、种福田,却不认真修十善,这样就能引来丰富的结果。家里可能有很多电器,但是这些电器三天两头就坏了。同样的电器产品,一放在他家就会坏掉。买的房子不是厕所漏水就是屋顶漏水,门窗都有故障。在他的现实生活中,总会有缺陷,而不是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