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很多人读《红楼梦》手稿。为什么没有人知道后四十个故事?
高鹗考试成功后,一次又一次地准备考试,却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他身心俱疲,却也偷闲了几年。他有一次从朋友那里借了一本《红楼梦》,读到八十回就停了,他也没看到后半部。他深感抱歉。
乾隆五十六年(1791),也就是高鹗中标后的第三年春天,他的朋友程维元来拜访,把他寻访买来的120本呈上,邀请他一起编辑整理。高鹗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朴实无华的休闲小说,但总体上与儒家思想没有冲突,所以他欣然同意。今年冬季至日过后五天,任务完成,工厂付印。
不久,出版传播史上第一部《红楼梦》印本问世,胡适称之为程家本。据程维远介绍,他们的具体工作是对稿件进行编辑校对,取长补短,整体复制,然后印刷出版。
扩展数据:
说到《红楼梦》,曹雪芹是离不开高鹗的,清乾隆五十五年,高鹗受程维元之邀,筹办《红楼梦》。时隔近一年,与程维远* * *,共同出版了第一版活字排版,现名程家本。作为目前最流行的一本书,对当时和后世的读者来说都是一个功德。
正是由于高程的整理出版,才出现了《红楼梦》的第一次阅读高潮——当时京城的士大夫都有一本,出现了家家读、妇孺皆知的阅读局面。程一本出版的第二年(1793),印本《红楼梦》游历日本,开启了《红楼梦》外国史的第一页。
两百年来,我们只是对这一红学的伟大贡献认识不够,研究欠缺,评价不够高。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后四十回的文章,阅读量8万多,评论60条。
有人说,“高鹗在胡说八道。请不要把最后四十章带进来。”甚至有人痛骂高鹗,张爱玲在她的红学作品《红楼梦》中,更是义愤填膺地称之为“狗尾巴如貂坏疽”。
但也有人公允地评价:“《红楼梦》的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流传了一百多年,至少可以看到一部完整的、正确的《红楼梦》。”正如王蒙所说:“就算高鹗的续作有百处不足,今天任何人的修改(续作)肯定都远远不如高鹗。”
高鹗生活于约1738年至约1815年,清代文学家。字兰叔,一字云书生。因为对《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热爱,他被戏称为“红楼史”。汉军是内务府的成员,挂着黄旗。30岁的他在北京西北长城附近的某个地方教家塾,可能是当了一回屏幕嘉宾。乾隆五十三年,六十年进士。
历任内阁中书、汉兵书、内阁经、、江南道监察御史、江南道监察御史、刑部。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是:“是个天才,机智过人,事事出类拔萃,无所不为”(《徐润地郭根斋给佘书的遗作》)。
后来从张文涛诗《同年赠高兰舒一只猫头鹰》的注释中,考证出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也是顺天乡试的同年陪审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高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