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作家协会第四届文学讲座纪实2019

2019 4月15日上午9点,包头市青山作家协会第四届文学讲座在青山区党政大楼小会议室如期举行。本次活动由曲晓红主持。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是为了检验一年来的创作成果,提高交流质量,总结创作规律,巩固创作热情。

这个讲座的主讲人都是普通的文学爱好者。他们不是大师,不是名家,但他们坚守在文学的前沿,为祖国多姿多彩的文学花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个人都是耕耘者,每个人都是收割者。他们的收获是多彩而真诚的。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有什么收获。

首先,我与青山作家协会副主席胡明先生分享。

胡明说,我们必须带着感情去创造。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杀猪菜》。杀猪菜是北方农村特有的一道菜。每到冬天,家家户户都杀猪。很多杀猪菜的文章不能说是一样的,但也可以说是差不多的。胡明的“杀猪菜”是他年轻时一次难忘的经历。因为工作需要,他接触了很多贫困农民家庭。一个农民的女儿考上了大学,却因为贫困面临辍学的危险。这家人沉浸在阴郁的气氛中。胡明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毅然捐款300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是他的月薪。这家的主人对胡明老师充满了感激,每年冬天都邀请他吃杀猪菜。这不仅仅是杀猪菜,这是一颗真诚感恩的心!文章从胡明的内心流淌出来,一股真善美、热血沸腾的激情,通过文字的洪流感染了无数人。

二是带着激情写作。起初,胡明老师在一个偏远的地方工作。每次上班,他经常在老家吃饭。一群淳朴的人聚在一起,一碟烂咸菜花生就是他们的零食。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他们一年到头很少见到一个外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那个封闭的世界里表现,他们的酸甜苦辣无人听。他们的叹息常常面向旷野。与此同时,出生在农村的胡明先生成了他们谈论的对象。他变得健谈而迟钝,变得聪明。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个无奈,一个笑话...有悲伤、痛苦、快乐和家庭的缺失...胡明老师晚上睡不着,经常穿着衣服起床,通宵写作,一气呵成。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三是文学的使命感。胡明认为同情是文学的使命感。是内化在心里的东西。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也是最坏的东西。人的世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利弊的平衡。老师对莫言的《蛙》和高的《地下井》做了精彩的讲解。所以,深入剖析人性,不做作,不做作,求真务实,惩恶扬善,是每个作家的终极使命。

欧洲也做了自己的精彩分享。她将日常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她参加读书俱乐部,参观博物馆和美术馆...写人物叙事,写风景,甚至看电视的时候,每一句精彩的台词,每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话,都能激起她深深的* * *。她坐公交车环游包头,包头所有的景点都留下了她瘦弱的身影。她从旅行中写散文和诗歌...阅读丰富了欧洲,写作改变了欧洲。欧洲认真执着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冯永平重点讲了他的“文学的初衷”。冯永平大学学的是理工科。他说他最初的文学意图来自于他八岁的女儿。女儿甜美的笑脸,稚气的声音,常常让他陷入沉思。除了赚钱养活她,他还能怎么教育她?

他认为文学是一切的基础。焦虑促使他学习,为了孩子,他又拿起了笔。从2017开始,他和女儿一起参加了最美书友会,读书、写作、分享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和女儿。

从2018到现在,写了50多篇文章,150000字。有小说,诗歌,散文等等。诗歌以诗歌鉴赏为主,散文多以书评和读书感受为主,也有游记、纪实等。

冯永平的文章厚重博大,思路清晰,非常符合一个理工科男人的思维习惯,但他文笔之美当然得益于他读过的很多书。

他说,有些题目要及时写出来,有些则需要时间沉淀和锤炼。期待冯永平经过沉淀和锤炼,能有更多更好的作品!

周瑞芬刚刚出版了新书《看花迎水》。从标题就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脱俗深情的女人。

周瑞芬的文学天赋在初中开始显现,成为一名作家成了她的理想。那时候,作家是一个很时髦的职业,大家都在用生命和鲜血写作。她的文学梦在单位媒体的支持下延续至今。

她说,写作首先要心中有需要流露的激情。有使命感,不吐槽。他写了《关于节日的思考》。假期里,她跳啊跳,每天晚上都去参加聚会。狂欢过后,如何达到内心的平静,常常让她陷入深深的思考。

二哥月薪18元,攒了一年给家里买了一台90多元的收音机。二哥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也成就了她的文章《二哥与春雷电台》。

一个初中的老师,特别有责任感。她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老师和逝去的青春...

第二,要抓住灵感。当她走过音像店,漫步在步行街上,很多歌曲直击她的内心,引起她内心强烈的回响。《我们的歌》代表了她此时的心情。

第三,岁月留下的东西值得记录。生活中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时间的潮流中一起行走,是一种莫大的缘分。上一代人的经验或许能为下一代人提供一些借鉴。下一代的成长也会给上一代提供一些帮助。周瑞芬说,写作的范围很广,所以处处注意文章。

第四,游记。她的一个同学是残疾人。他说,你一定要把你走过的地方记录下来,让我们看得像去过一样。带着这份责任,她开始写游记。

她写了《温暖温柔的台湾省》和《北京?《北京》、《走进天津》、《美国只是个传说吗》...

周瑞芬觉得不一定要全程记录,而是要把最打动人的地方写下来,引起大家的心理敬佩。

最近,周瑞芬写了一篇短篇小说《孤独》。父亲去世时他们的孤独,孩子上学时他们母亲的孤独...可以说,世界上到处都有孤独,就看你如何看待这些孤独,如何在孤独中找到快乐的影子。而且,她的文笔还挺特别的。穿过一只狗的孤独...期待看到周瑞芬的这部小说,也希望周瑞芬在文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空城说,每个写作的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积累,积累的多了,喷薄而出,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空城说,也许我没什么可发表的,但我有很多可写的。我真的想把它们发自内心地写下来,简单而又带着同情。余的《文化之旅》是一部文化游记。看完之后,你会获得知识和经验。很多人都走了,但只有余能写出来,这也可能是一种“穷”。知识的贫乏限制了想象力。

冯骥才先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和文章的美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正是这样,他的书读起来特别有益...

空城计认为,一定要多读书,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更多更好的书,如何获取更多的知识,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思考的。

蛇录老师说,读书写字是一个很好的爱好。任何艺术都需要时间的积累。这个世界充满了真、善、美、假、丑、丑。写出好的东西,反映人性的真善美,是每一个文字爱好者的责任。

他认为当今世界媒体多,信息多,一定要在好好学习的同时读好书。

季梁安也是工科学生。她母亲2017去世时,她开始写作纪念她老人家。

她曾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以为“给她一个支点就能撬动整个地球”,但一次次的挫折让她走了很多弯路。

教育孩子总有完美的方法。婚姻中有很多东西是无法表达的。处理不了的生活,成了一团浆糊。

为了这样的目的,她开始写文章,锻炼自己学会跟着感觉走。有人说诗可以空灵,文章不行。她认为不然,她会把她的文章写得空灵优美,影响深远。

她说责任就是感情,她对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负责,包括标点符号。她的人生有过许多伤痕,但她不想在泪水和淡淡的怨恨中书写。她说,人老了,没有漂亮的脸蛋了,就可爱点吧。

理工科的严谨和小女孩的柔美在季梁安完美结合。

瞿晓红分享了写作、阅读、旅行的主题。

她说,她写作没有太多原因,只是因为喜欢。

高中的时候,在学业那么紧张的情况下,写了一首小诗《礼物》。

这首小诗发表在校刊上,也是她写作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有感恩,有动力,有努力。

她从售货员做起,偶尔写些关于豆腐的文章。他先后在党务部门工作,最后退休担任办公室主任。后来因为喜欢文学,得到了再就业的机会。

直到现在,她每天都想用文字复制自己的人生。当然,这个文案不是日记,而是深情的回顾。

她争分夺秒,穿行在黑暗而明亮的文字丛林中。

2015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她半个月写了几万字。就像拜访一位带着营养不良孩子的绅士一样,她咨询了一位老师。在把脉之后,老师把它推荐给《鹿鸣》杂志并发表了。

2016春节期间,一个老师打电话让她去听演唱会。她以为自己对音乐一无所知,怕听不懂,但听完之后,她听到了感觉,写出了《交响花开在鹿城》《听贝多芬》等文章。

她也是固阳人。固阳人在春节电力系统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她想把自己的获奖经历写出来。

曲老师参加过多次文艺培训。她认为培训水平不会提高,但培训有助于提高个人能力。

她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一种盘点,一种生活的盘点,一种感情的盘点。

屈老师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孜孜不倦。他和电力系统的创作者走遍了祖国的北方,写了4万字的报告文学。

有了以上的经验,加上各种协会和专业人士的沟通,她穿过层层迷雾,敲开了红楼的大门。《依然把半张脸藏在吉他后面》中红楼里的人和事这一幕,向她展示了“我读红楼梦”的三重境界。

又是一年的假期,她和几个老师去了美丽的贝加尔湖,写了一万多字简单的风景,但是俄罗斯悠久的风土人情让她无法下笔。她感到自己知识浅薄。于是我听了冯骥才先生的《倾听俄罗斯》,在这里看了《黎明无声》等俄罗斯作品,来弥补我在这方面的不足。

相信随着阅历的加深和知识的丰富,瞿晓红的《贝加尔湖游记》会以更加丰满厚重的风格早日问世。

想象力是一个作家的最高境界,也有“你是人间四月天”的感觉。这样,思想和感情,就像一根丝线,可以把许多闪光的人和事连接起来,并化为文字。当然也要放弃,这是一个作家的文学基础。

好文章要有三真,真情实感,真才实学,真知灼见。自2015以来,她已经写了50多篇关于电影、绘画、摄影和书籍的评论...她见过很多文艺界的老师朋友,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蜡烛照着自己的灵魂,不断进步。

读书写字就像绣十字绣。只有耐心的坚持,才能成就多彩壮丽的画卷。

瞿晓红是执着的,执着于文学的魅力;瞿晓红是感恩的,感激老师们的付出;屈小红是认真的,认真的对待人生的真谛!

最后,王吉祥老师做了精彩的总结发言。首先,他肯定了青山作家协会关于文学创作的分享活动,也赞同这样一种沙龙式的文学分享形式。他觉得每个人都很有潜力,对每个人都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他说每个人都有感情,都有感情。在说出自己想法的同时倾听别人的感受,有一种相互的充实和引导。

王先生少年时,不仅物资匮乏,而且无书可读。世事的艰难让他养成了感恩、珍惜、爱思考的习惯。

他认为作为一个作家,应该多思考为什么食品污染这么严重。为什么中国产品质量上不去?为什么会有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在思想上,要反思社会。在工作中体现反思。因为文化和制度息息相关。

分享会结束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分享会将伴随你在文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祝福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