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词语的灵气和美感看张爱玲的小说《牛》。
上周五,齐老师分享: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充满灵气和美感?虽然齐先生分享了散文的几个特点,但文字的气韵和美感对于一部好的小说也是必不可少的。
巧妙的语言,恰当的比喻,不仅能给人强烈的代入感,还能给人强烈的画面感。比起干巴巴的叙述,我们是否更喜欢看语言巧妙、文字优美的小说?
这就像一个人已经很漂亮了,穿着得体,是不是让他的颜值高得离谱更有吸引力?
带着这样的欣赏,我仔细阅读了民国才女张爱玲的小说《牛》。
这部小说不长,只有短短的2600多字,故事也不曲折。讲述了一个底层农民陆行,因为家里没有牛,就去别人家借牛,最后被借的牛刺死的故事。
相对于张爱玲耳熟能详的代表作《色戒》《红玫瑰与白玫瑰》《沉香第一炉残片》《碧半生缘》等,短篇小说《牛》几乎无人知晓。
如果不是这段时间住在没有网络的公寓里,看不到《微信读书》,只能跟着樊棋老师推荐的电子书看,我可能不会知道这部小说。
但刚看完开头,不得不佩服张爱玲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难怪她敢说疯话:“趁早出名!”
不得不说,这篇2600多字的短篇,她用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比喻,都充满了灵气和美感,让我一次次的深思和借鉴。
每个人的神态,开头都是那种能让人有既视感的画面:
寥寥几笔,勾勒出楚青雨后站在门口的男人形象。连身边的风景,张爱玲都描写的淋漓尽致,仿佛身临其境。
然后她转到了鹿星曾经养牛的地方。她不动声色地用肢体动作表现了路兴丢牛的痛苦、辛酸和抽泣:
后来,从陆行太太和他的对话中,读者很快得知他们的牛被拿走了,还有陆行太太的银发夹,让人不禁好奇这些东西为什么被拿走了。是因为陆星嗜赌,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赌光了还是别的什么原因?
眼看立春,家家都有牛在田里,还有没有牛?邢呢?只能向别人借!
本来陆兴可以向三舅妈借牛,但是第一年,没有向他家借粮。当然,借他家也不好。
这种简单的借了还了的民俗,被他自己给毁了,只好向江天贵借了。
蒋天贵的牛可以借,但不是免费的。它需要租金。路兴没有房租!于是他把心思放在了陆姓夫人从饥饿中买来的鸡上。
看到这里,我真的为陆行夫人难过。一个生活在底层,没有话语权的女人,那种悲凉和无奈直抵人心。
其实陆行也是舍不得的吧?看着笼子里的鸡,他想,如果没有鸡的吱吱叫声,这将是一个多么孤独的夜晚啊!
这两个场景描写的很和谐,从侧面衬托出主角无奈又舍不得的纠结心理,比直接说自己怎么放弃更尴尬。
路兴一大早就养了一只鸡,去蒋天贵家租牛。他心情舒畅,于是张爱玲用浓淡的色彩描绘了初春的美景:
陆兴借了牛后,见牛威武壮壮,不禁高兴地吹口哨:
张爱玲善于用最简洁巧妙的语言将画面完美呈现。这一段赏心悦目,让人为鲁感到高兴。
谁知道乐极生悲?这头漂亮强壮的牛拒绝被路兴驱赶。陆星很生气。他觉得连动物都跟自己过不去,于是鞭打了牛。谁知道牛发脾气了:
张爱玲用生动的文字清晰地展现了疯牛刺死陆行的画面。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贴切,让人不禁感叹。
虽然小说以悲剧收场,但她语言的灵气和美感无处不在。
这句话概括了陆行夫人悲惨的一生,言简意赅,充满了悲凉。
对于想提高文笔的作家来说,这样的文章可以细细琢磨。我自己摘抄的文章不下十篇,有些稍加修改就应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得到了益铭老师的极大赞赏。能算是学以致用吗?
齐在为期28天的写作成长营的第二周打出了2376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