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是什么意思
峇峇,是指华人男性与马来女性结合的后代。
华人常以侨生为峇峇的同义字,英国人也把它简释为Straits-born Chinese Straits,即Straits Settlement的简称(过去新加坡、槟城、马六甲三地合称为海峡殖民地)。
在马来半岛,严格讲来,峇峇一词并不适用于专受华文教育的土生华人,也不适用于虽生于马来半岛而却未有机会受教育,并尚有眷属在中国的劳工阶级。
换言之,典型的峇峇应该是:他的父母已在马来半岛很久,两代或五、六代,与中国的关系几已断绝,自幼受英文教育,在家讲马来语或英语多过原有的粤闽方言。
或甚至完全不能讲中国方言,母亲和妻子穿娘惹装(格峇雅和纱笼),吃饭不用筷子,而用手或半西式(用叉匙与盘而无刀),职业是政府公务员、洋行职员或经商。如一定要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那就倒不如称为欧化的马来化华人更为恰当些。
名词来源
关于峇峇这个名词的来源,有过不同的说法。数百年前,有一批华人来到马来半岛,终于定居在槟城附近的一小甘榜(村)中。其中一人认识了一个爪哇血统的马来女人。他们由相好而同居,并生了一个男孩。那马来女人问其丈夫要叫什么名,丈夫说随便什么都可以。
那马来母亲便喊他为峇格吉(Ba kechil)格吉为马来语小的意思,译为华语似小娃娃。过不久,父亲因为峇格吉太不顺口,便缩短为峇吉。峇吉长大之后,邻人们觉得再喊他小娃娃,不大恰当,遂改为峇峇。据说自那时以后,凡是有马来血统或马来化的华人都被喊为峇峇了。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峇峇一词来自印度语。据说Baba与另一马来名词Bai都来自印度语的Bhai,其义为兄弟,印度孟加拉省及北印度的人民均普通用以互称,以示亲热尊敬。当Bhai被马来语采用而成为Bai之后,自然而然照马来语的习惯一变而为Baibai再变而成Baba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