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俱乐部的主要活动
按照新潮社最初的规划,《新潮》是月刊,每年1册,10期。前五期基本如期出版,后面几期往往一拖再拖,断断续续。第二卷第五期直到1920年9月1日才出版。第三卷只有两期。1第一期于10年6月1921出版,第二期于1922年3月出版,间隔整整五个月,也是《新潮》杂志最后一期致力于历史。该刊不能按期正常出版,除了五四运动的短暂延误外,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从稿件来源来说,俱乐部成员40多人,30多人出国了。忙碌的留学生活让很多成员没有时间写稿;而一些留在国内的委员,如叶、朱自清、孙伏园、等人,为文学研究会上的事分心,稿源不佳,可想而知;二是经济方面,虽然《新潮》销量很好,但是回款不及时,同时从1920开始,新潮社又开始出书,无形中分流了一部分出版资金。经济不景气,杂志出版只能延期。一个* * *新潮发表12,历时2年5个月,无果而终。
新潮社出书,成立之初就有这方面的打算。傅斯年作为该社团的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从一开始就认为新潮社的结合是该社团的雏形。1919 10 19、新潮社召开全体会员大会,决议将社从杂志改为学会,正式启动丛书出版。经过短暂的准备,新潮系列第一种——王行公《科学的方法论》(科学导论第一卷)于1920年4月出版。第二本《迷信与心理学》,陈大器(百年)著,同年5月出版。同年8月,周作人翻译的《外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集》第三集出版。第四本《蔡元培蔡裕民先生言行录》(上册、下册)于65438年6月+同年10月出版。后来由于资金周转问题,该系列的出版时间慢了下来,直到2月1922才出版了该系列的第五本书——陶的《现代心理学》。李晓峰和潘子年翻译的第六部《疯狂心理学》直到4月1923才出版。但原计划作为该系列第七部出版的罗家伦翻译的《思想自由史》和陈达才撰写的《政治原理》不得不取消。
文艺系列的出版时间大致与新潮系列相衔接。第一辑是冰心的诗集《泉水》,出版于5月1923。第二本是鲁迅翻译的爱罗先珂的哑剧《桃花源记》,出版于7月1923。第三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呐喊》,8月出版1923;第四是川岛的散文集《月夜》;第五个是CF女士翻译的《法国孟朝童话集》,第六个是孙伏羲的《散文集》,第七个是翻译的《丹麦埃弗雷特童话集》,第八个是周作人翻译的《诗歌散文集》,第九个是的《短篇小说集》,第十个是。第十一本是李金发的诗集《食客与坏年》,出版于5月1927。
新潮社从成立到结束,共出版期刊1种,丛书2套。从出版数量上来说,我们不能说太多,但是和同时期的其他文化社团相比,像这样的出版成果还是相当突出的。新潮社作为一个以学生为主的社团,在经费少、经验不足、学生陆续毕业、人事变动频繁的情况下,在出版方面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新潮杂志一直站在时代变迁的最前沿,倡导白话文学,翻译西文,介绍外国思想,批判国内问题,为文学革命欢呼,为思想革命开路。是《新青年》最坚实的盟友。* * * *与《新青年》一起,高举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扩大了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而新潮系列和文学系列,紧随新潮杂志,在出版形式上与新潮不同,但在出版理念和精神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