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者作品欣赏
《弱者》是契诃夫的小说之一,不同于他的代表作《变色龙》和《陷阱中的人》,它具有辛辣的幽默、鲜明的讽刺和觉醒的意义。也不同于我们教过的意味深长、感人至深的课文《凡卡》。它不仅有效地鞭挞和揭露了黑暗和不合理的社会,而且具有触动人心的持久魅力(使人哭泣和同情,使人感到悲伤)。“弱者”似乎更复杂。看完文章,首先,剧情安排的独创性让人拍手称快。然后,看完整篇文章,我们会对文章的主角产生一种复杂的感情。有人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似乎不准确。潜心研究文章后,发现作者的愤懑之情溢于言表。对于这个人物,作者显然倾注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不仅是对凡卡的同情,还有怨恨和无奈。
众所周知,契诃夫的小说擅长刻画人物,笔法精辟。因此,拉尔夫成了权力幽灵的代名词,而里科夫则成了典型的顽固保守主义者。那这篇文章里的导师朱莉娅呢?在文章中,她并没有上面两个角色那样鲜明的个性,她最大的特点就是软弱。在“我”的无理压力下,她处处退让,听天由命,让人想起被宰的羔羊。那么她的形象有代表性吗?是的,因为在现实社会中,有太多像尤利娅这样的弱者(或者说弱势群体),他们默默承受着太多的委屈和不公,但他们沉默不语,无人问津。幸运的是,有伟大的契诃夫,他用自己的笔描绘出了这些习惯于沉默和逆来顺受的群体的肖像。
“我”也是作者的一个多姿多彩的人物,“我”除了“我”本身,还扮演着“雇主”的角色。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和情节安排来看,这个“雇主”行动上明显是卑鄙下流的,但言语上却特别客气,似乎还挺有教养;这个形象显然是道貌岸然、厚颜无耻的典范,让人特别反感,但即便如此,作者还是要通过尤利娅的口告诉我们“别处什么都不给”。似乎有些人的无耻总是超出好人的想象。好像契诃夫对那些“有权有势”的刻画又是一个穿透点!
然后分析“我”。虽然小说作品中的“我”与作者本人并不相同,但我身上明显有作者的影子。“我”曾经质疑过为什么尤丽雅会软弱,但最后看着她的背影,“我”想:“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强大的人是多么容易啊!”这是揭示文章中心的关键。
这篇文章情节巧妙,人物刻画细致,语言简洁生动,却在这么短的篇幅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契诃夫曾说“简洁是天才的姐妹”,他的文章是学习契诃夫迷人的写作语言的典范,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