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主要讲了什么?

刘,出生于1942,四川成都人。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短篇小说《班主任》、《大眼猫》、《我爱每一片绿叶》和长篇小说《钟鼓楼》。

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刘的代表作,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第1977期第11期,并被收入短篇小说集《班主任》。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8,是最早反映四人帮毒害青年学生的作品。

作品描述光明中学初三三班班主任张君石欲收已被拘留的流氓宋宝奇到班里学习,引起老师的不理解和学生的反对。共青团书记谢会民甚至认为这是一场阶级斗争。家访中得知宋宝琦偷了当时的“禁书”卖钱,但宋宝琦对书名和内容一无所知,只为书中插图中的女子画胡子取乐。宋宝琦和谢会民都认为《牛虻》、《战争与和平》、《辛稼轩诗选》等书是“毒草”、“黄书”。谢会民认为,所有不在书店出售、不被报刊推荐的书都是坏书。她还认为穿短袖衬衫和花裙子的女生“沾染了资产阶级思想”。张军师痛心地感到,宋宝琦的堕落,“好学生”谢会民的“进步”,都是被“四人帮”深深毒害的。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在张君石的帮助下,发出了“拯救被“四人帮”迫害的孩子们”的号召。小说深刻而沉痛地揭露了“四人帮”推行的愚昧政策和文化专制对青年学生身心造成的伤害和创伤。

《班主任》标志着新时期当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和深入发展。作者善于把对现实生活的评价融入到人物塑造的过程中。无论是对谢会民这一典型人物的刻画,还是对极左思潮的严肃而真诚的反思,都对当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它已被翻译和介绍到日本,德国,苏联,瑞士和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