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艺专校十一周年是哪一年?
武昌艺专十一周年是1931年。武昌艺术专科学校
中国现代私立美术学校,校址在湖北省武汉市。1920年4月,由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蒋兰圃、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唐义精创办。初名武昌美术学校(一说武昌美术函授学校),仅设中等部。1923年(一说1921),开办专门部,改称武昌美术专门学校。1930年,定名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建校期间,学校得到过张学良等许多名人志士的资助,康有为曾为学校题写校名。武昌艺专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武昌艺专)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1930年,定名为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曾于宜都设第二部。次年,武昌校舍被炸,全校迁移宜都,后迁四川江津。1945~1946年,累时2年迁回汉口办学,并恢复附属中学。该校曾设绘画科、师范科,一度办有西洋绘画系。后改设3年制及5年制艺术教育科(分图工、图音两组)、绘画科(分中国画、西画组),附设高中部及初中部(普通科)。各科设教学研究会,另有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的绘画、雕塑、木刻、音乐、文学等研究会。曾出版文艺刊物《歌笛湖》。历任校长有蒋兰圃、唐义精、唐化夷、张肇铭。唐义精字粹庵,出身中医家庭,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湖北省教育会委员兼美育股主任等。他治学勤谨,在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期间,亲授美学、美术史等课程,工作中事必躬亲,为该校贡献殊多。其弟唐一禾亦任教于该校,抗日战争期间曾带领学生作巨幅抗日宣传画多幅。1949年,该校由南下的中原大学文艺学院接管,不久改建为中南文艺学院。
1949年,武昌艺专并入中原大学,之后又并入湖北教育学院和华中师范学院,几经变迁,至1971年易名为湖北艺术专科学校,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三年。1977年学校恢复本科招生考试制度。1978年恢复原校名——湖北艺术学院,分美术与音乐两部。1985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湖北艺术学院分为美术、音乐两部,美术分部独立建院,定名为“湖北美术学院”,开启了学院在中国当代美术教育领域崛起的新篇章。[1]
创办人
武昌艺专三人创办:蒋南圃、唐义精、徐子珩。我那时想,他们一定都是画得最好的老师。后来,才清楚:绘画上,他们都是业余的。唐义精,业余画国画、写字,画也不是画得蛮好,但也不俗。他不以画行。他们原先都是在清末,因为要学日本的现代化教育,就要有一个完整的课程表,其中少不得美术、音乐。基于这种情况,这些人都在师范学的画。唐义精是学师范的。蒋南圃就更业余。行伍出身。在吴佩孚的底下当副官。因他在武汉多年,算是当地有名的文人。看样子,是在有意吸收他为副官,那样子,办事才顺趟。徐自珩,根本就不画画,在当中跑腿,出些劳力,周旋于唐、蒋间,要把个人调和一下,起调和关系作用。相传,1927年10月26日,北伐军攻克武昌之翌晨,蒋糊里糊涂,照例穿北洋军服上班,抵校门口,就有巡逻的武装北伐士兵来抓,被抓后,引来学校旁众邻居围观,大家都竭力证明蒋是“好人”,那些兵,居然就相信大家的话,放了他,故解围了。南圃原为校长。另二人为校董。这之后,义精为校长,南圃为校董。唐校长,从20年代末一直干到40年代中他逝世时方止。行政之余,他还兼教高中部的图画、手工等课程。
武昌艺专设绘画系本科、西洋画系本科和艺术教育系本科,并附设高中和初中二部,在校生人数逾800名。学校先后聘请了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来校任教,如闻一多、冼星海(留法)、贺绿汀、吕骥、唐一禾(留法)、庄子曼(留法)、曾一橹(留法)、彭友贤(留法)、倪贻德(留日)、关良(留日)、许太谷(留日)、王道平(留日)、蒋治民(留日)、林葆青(留日)、彭沛民(留英)、何之培(留法)、郑人仇(留日)、孙行予(留日)、陈子和(留日)以及王霞宙、张肇铭、杨立光、刘一层、冯法祀、刘依闻、张振铎、程白舟、钱延康、阮璞、刘国枢、周大集、陈箫空、缪天瑞等,学校还聘有若干外籍艺术家任教。知名校友有李志敏、汤文选、王霞宙、尹瘦石、唐一禾、何正璜、金维诺、周令钊[2]等。
校址
武昌艺专的黄金时代,在北伐前夕。那时,吴佩孚行署有蛮大的权。故买和做的房子,都那么漂亮。就是利用这个关系。漂亮是:武昌水陆街,那里还保存有军人电影院(或俱乐部),这就是武昌艺专的老校舍。总有七八上十重房子,那么深。后面抵一个湖,取一漂亮的名字:歌笛湖(今湖已填)。又唱歌又吹笛子。主体建筑是当街一栋楼。其柱头,比江汉关的柱头还要高、大一些,全仿罗马式。上台阶,要登半层楼那么高,才能抵达这幢房子的正屋。正屋,***有四层。以上,好像还有些不明显的层次。这是主体建筑。它的后面,有院落。院内,有些较小的教学楼。但容量也不在小。***有三层楼房那么高。在楼房的后部,还保留着过去衙门的格局(大概,原就为衙门官邸)。走廊,长,高高低低,错错落落,横贯楼层。走廊旁,横着的,是一间、间被用作教室的“格子房”。窗户,不安玻璃。用细软白纸糊窗。木框上,还雕镂着各种精巧绝伦的细格子图案。这是“衙门”。再后去,就是一排排新建的宿舍。住男生。也住部分单身教工。这叫“东院”。西面,那与之平行、格局相仿的院落,叫“西院”。不过规模稍小。西院都住女生。
大事记
1917年,蒋兰圃、唐义精、徐子珩等在武昌组织美术研究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