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结合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自身经历,说说行走在名山大川会给人带来怎样的影响?

写作思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对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然后写出行走名山大川带来的影响。

正文:

以前的我,喜欢从文章中了解我没去过的地方,故我一直对外面的风景不感兴趣,妈妈多次劝我出去游玩,我总是推脱,直到那一次,我实在无法推脱……

“今年跟我们一起出去玩吗?”妈妈像往年一样问了我,并告诉我:“这一次准备去哈滨的长白山。”长白山?我轻笑了一声,我记得最近看过的一篇游记中有说长白山的风景,不过是“满地的银花”、“随风飞舞的棉花”什么的,我又打算拒绝,可是妈妈摇摇头,摆明了一副“你必须去”的表情。

我叹了口气,自认倒霉:好吧,陪你们去受次罪。来到长白山脚下,我真实地感受到书上所说的“刺骨的寒冷”真的好冷好冷,冰渣子打在我的脸上,又痛又冰,融化后又很不舒服,原来……书上所描述的感觉感受起来是这样的啊!

我第一次对我所支持的产生了怀疑。上到山顶,俯瞰山下,一片茫茫白雪形成的天然风景图:左边雪花随风飞舞,既有规律,又无规律;如浪花不愿消失在大海中一般,雪花也对依依不舍、念念不忘,看似马上就要落下地面了,调皮的风精灵却又把它们送上高高的天空。

群山的中间,我低头一看,一块明亮的、大大的、圆的宝石镶在那里,是天池!是天池呀!全世界慕名前来长白山的游客中有一半是为了看天池,但是,能看到她的真实面目的只是极少数。

眼前静静沉睡的天池,不如余秋雨先生笔下春天的天池那么无下;也不如鲁迅先生笔下夏天的天池那般纯净;更不如舒婷笔下秋天的天池那样炽热。

我眼中的冬天的天池象一个安然入睡的婴儿,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被惊醒,这个贪睡的孩童并没有失去春夏秋的蓝,她的蓝并不象成人那们凸显,而只能在周遭白雪时才看得出来,蓝得让人心安,这就是我的天池,不是别人写出的,是我感受到的天池!

许久,我不舍地将目光从天池上移开,转向右边,天哪!雾淞?我竟然第一次来就看到了雾凇!有许多旅游的人来了好多次都未曾一睹!

这不是因为它稀少,而是它产生的环境很难得,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必要天时地利人和。雪渐渐大了起来,大到将眼前的一切都挡住,我听到有人在说天公不作美。

怎么会?我第一次知道大雪可以像雾,将一切浸入牛奶之中,周围都静了下来,我第一次知道陷入白和陷入黑这么相似,尽管我更喜欢前者。这场大雪为长白山之行拉上帷幕,可是我似乎懂得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