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景简介_宗旭之简介_周恩来简介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0有用+1已投票

锁定

宗悫(què)(?-465年),字元干,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人,东晋书画家宗炳之侄,南朝宋名将。

宗悫早年效力于江夏王刘义恭,官至江夏王国上军将军,后以振武将军之职随征林邑国,升任随郡太守,又参与平定雍州蛮之乱。他在文帝遇弑后,参与拥立武陵王刘骏为帝,随其讨平元凶刘劭,升任左卫将军,封洮阳县侯。后历镇广州、豫州等地,先后平定南郡王刘义宣、竟陵王刘诞的叛乱,官至安西将军、雍州刺史。

永光元年(465年),宗悫在雍州病逝,追赠征西将军,谥号肃侯。

本名

宗悫

字号

字元干

所处时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465年7月22日[2]

官职

雍州刺史、征西将军

爵位

洮阳县侯

谥号

肃侯

宗悫出身于儒学之家,但却偏好武事,且好勇斗狠,因而不得乡里重视。[3]

元嘉九年(432年),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调任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宗悫被刘义恭辟入军府,随其移镇广陵(南兖州州治,今江苏扬州)。他在刘义恭的军府前后效力十五年,官至江夏王国上军将军(一作上将军)。[4]

宗悫制狮御象,取自《百将图》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廷以交州刺史檀和之为主帅,征伐南夷林邑国。宗悫自请参战,被刘义恭推荐给朝廷。宋文帝授宗悫为振武将军,让他随檀和之围攻区粟城。当时,林邑王范阳迈遣军救援区粟城。宗悫作为主将迎战。他分兵数道,偃旗潜进,大破林邑援军,乘胜攻取区粟城,进逼至象浦。范阳迈聚集全国兵力,在象浦与宋军展开决战。他以身披铠甲的象群冲阵,大败宋军。宗悫认为狮子能“威服百兽”,便制造了一大批狮子模型,推到阵前与象群对峙。象群果因受惊而奔溃,林邑军大败。林邑国一蹶不振,很快便被宋军攻破都城。[5]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朝廷以建威将军沈庆之为主帅,征讨雍州境内蛮族叛乱。宗悫时任随郡太守,与柳元景、刘颙、鲁尚期等将领分兵进剿。他出兵新安道,直趋太洪山,最终在与诸路宋军会师于茹丘山下,大破沔北诸山蛮。[6]不久,南新郡蛮帅田彦生发动叛乱,焚毁郡城,屯据白杨山。宗悫又与柳元景一同剿灭田彦生,并率部先登,威震群蛮。[7]

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篡位,史称元凶之乱。武陵王刘骏在江州起兵讨逆,以冠军将军柳元景为前锋,东攻建康。宗悫被授为南中郎谘议参军[8],与薛安都等同隶柳元景麾下。[9]不久,刘骏讨平刘劭,即位称帝,史称宋孝武帝。宗悫因功升任左卫将军(一作右卫将军),封洮阳县侯。[10]是年七月,宗悫被外放为广州刺史。[11]

孝建元年(454年),南郡王刘义宣在荆州叛乱,顺江东攻建康。他派兵截断桂阳道,以阻止宗悫北上勤王,但计划却被桂阳太守何亮破坏。[12]不久,宗悫命刘勔出兵安陆,征讨刘义宣。[13]他又遣使前往始兴郡,联络始兴相沈法系一同出兵。[14]

孝建三年(456年),宗悫改任平西将军[15]、豫州刺史、监五州诸军事。[16]

大明三年(459年),竟陵王刘诞在广陵叛乱。宗悫上表朝廷,自请带兵平叛,并亲乘驿马入朝,当面接受皇帝的指示。他在御前耸身跳跃达数十次,顾盼之间尽显雄壮。刘骏大悦,让他随车骑大将军沈庆之一同赴广陵平叛。刘诞当时曾哄骗部下,称自己的叛乱行动得到宗悫支持。而宗悫到后,策马绕城疾驰,高呼“我是宗悫”,表示自己与叛军势不两立,大挫叛军士气。不久,刘诞被杀,叛乱平定。宗悫因功被召入朝中,授为左卫将军,负责值宿宫廷。[17]

大明五年(461年),宗悫在随刘骏狩猎时不慎堕马,摔折了腿,难以入宫当值。刘骏遂免去宗悫左卫将军之职,改授金紫光禄大夫。当时,宗悫家中有一头牛符合进御的条件。官府要出钱购买。但宗悫却不肯卖,因此获罪,被免去官职。[18]

大明六年(462年)柳元景简介,宗悫被起复为中护军。[19]

大明八年(464年),刘子业即位,史称宋前废帝。宗悫又被外放为都督、安西将军[20]、宁蛮校尉、雍州刺史。[21]

永光元年(465年),宗悫病逝于雍州刺史任上[2],追赠征西将军,谥号肃侯。[22]

泰始二年(466年),宗悫被配享太庙,祔祭于孝武帝庙庭。[23]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宗悫随檀和之攻伐林邑国,在区粟城之战中大破林邑军,后又在象浦之战中大破林邑国的象群阵,攻取林邑国的国都。[5]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宗悫随沈庆之讨平雍州境内蛮族叛乱。他先破沔北诸山蛮,又剿灭南新郡蛮帅田彦生。[7][24]

元嘉三十年(453年),宗悫随孝武帝东攻建康,讨平元凶之乱。他作为大军前锋,在新亭一战中功勋显著,史称其“功次柳元景”。[10][25]

孝建元年(454年),宗悫联络始兴相沈法系,遣军北上勤王,协助朝廷平定南郡王刘义宣叛乱。[13][14]

大明三年(459年),宗悫亲自带兵奔赴广陵,协助沈庆之平定竟陵王刘诞叛乱。[17]

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曾询问他的志向。宗悫道:“我愿驾着长风,劈开绵延万里的巨浪。”宗炳叹道:“如果你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26]这就是成语“乘风破浪”的出处。

宗悫的兄长宗泌娶妻,过门当晚就有十几个强盗来打劫。宗悫当时年仅十四岁,挺身而出,将强盗全部打跑。[27]

宗悫与堂兄宗绮同在刘义恭的军府效力,两人住在一起。军府小吏牛泰一直与宗绮的小妾私通。一次,牛泰又趁宗绮入府当值,偷偷跑到宗绮家中与小妾幽会,结果不慎被宗悫知道。宗悫直入内院,杀死牛泰,然后去告知堂兄。刘义恭赞赏宗悫的义举,并未责罚。[28]

宗悫的同乡庾业家境富有,生活豪侈,每次招待客人都要用丰盛的肴馔,但对宗悫却用腌菜、糙米,还对人道:“宗悫军人出身柳元景简介,习惯吃粗饭。”宗悫也不计较,饱餐而去。后来,宗悫担任豫州刺史,却不计前嫌,以庾业为长史,对他非常优厚。[29]

典签制度是宋、齐两朝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宗悫担任豫州刺史时,在刑法政令上的一些决定,常因典签吴喜的反对而无法执行。他恼怒的道:“我宗悫年近六十,为国家竭忠尽力,才得到这么一个斗大的地方,不能再和典签同治一地。”吴喜忙叩头请罪,直磕得额头出血,才将宗悫的怒气平息下去。[30]

宗炳: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31]

萧斌:沈庆之甚练军事,柳元景、宗悫屡尝立功。形势如此,实非小敌。[32]

颜竣:凡此诸帅(指柳元景、马文恭、宗悫、沈庆之),皆英果权奇,智略深赡,名震中土,勋畅遐疆。[33]

刘骏:沈庆之、柳元景、宗悫、徐遗宝、沈法系、顾彬之,或尽诚谋初,宣综戎略;或受命元帅,一战宁乱;或禀奇军统,协规效捷,偏师奉律,势振东南。皆忠国忘身,义高前烈,功载民听,诚简朕心。[34]

沈约:修之、宗悫,皆以将帅之材,怀廉洁之操,有足称焉。[31]

李延寿:宗悫气概风云,竟成其志;夬蹈履清正,用升显级,亦各志能之士也。[35]

蔡东藩:宗系一代人杰。[36]

宗氏世系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

宗承

(晋·宜都太守)

宗繇之

(晋·湘乡令)

宗臧

(晋·南平太守)

宗某

宗罗云

宗元宝

宗朔(宋·车骑参军)

宗岳(梁·郢州治中)

宗绮(宋·司空主簿)

宗昭(宋·郢州治中)

宗说(宋·正员郎)

宗繁(宋·西中郎谘议参军)

宗夬(梁·五兵尚书)

宗曜卿

表格

参考资料:

[31][37-38]

外甥:乐蔼,历仕宋、齐、梁三朝,官至征虏将军、广州刺史。[38]

《宋书·卷七十六·列传第三十六》[31]

《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七》[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