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极限花
《扁担花》采用被拐妇女的视角,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她被欺骗,被囚禁,被强奸,生下了孩子。走投无路之下,在村里其他人的影响下,她一点一点找到了生存的理由,一点一点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然后被找回来,被拒绝,最后回到了买她的人身边。
结合《上古之罪》中给出的数据,极花的叙述还是比较真实的。被拐卖的妇女,有的反抗死亡,有的疯了,但更多的是逆来顺受。
在附言中,作者指出这个故事是根据他所听到的真实事件写成的。和作品相似的是,她被解救的时候,面对的是“怎么会被拐卖?”责备,仿佛“被拐卖”是受害者的错。她不被原来的社会所包容,原来环境中的人都把她当成怪物。家里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把她“嫁”给一个陌生地方的陌生人。最终,她选择了回到“老公和孩子”。毕竟比起拒绝接受家乡,被迫适应的新家似乎更需要她,更能容纳她。
在人被“买”的社会(村)里,每个人,无论是高德勋的长辈,还是有权有势的“干部”,都积极参与“吸纳”被买媳妇的活动。正如贾平凹在采访中所说,“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村就死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村里所有人都间接或直接支持“买媳妇”的行为。
至于女主“胡蝶”原本生活的社会(城市),有像派出所所长、报社记者这样不顾一切积极救助的人,也有像“王老师”这样的“人贩子”,还有不顾受害者感觉自己像苍蝇的记者;胡蝶的母亲既有“不顾一切”寻找女儿的“爱心”一面,也有找到后打算“嫁”给外地残疾人的愚蠢一面。作为受害者,胡蝶不再被原来的社会所接受。她被污名化和歧视。这种拒绝让她无力回天。
当女性受到性伤害时,当前的社会文化对她们采取“受害者有过错”的态度。在潜移默化中,女性自己也不自觉地接受了这种态度。这使得受伤的女性几乎不可能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
因为看是因为看到贾平凹的争议言论,所以也特别注意作者表现出来的态度。
“这个胡蝶,你没必要责怪她吧?你怎么这么好骗……”“他不买媳妇,就永远没有媳妇,这个村子就完蛋了。”
我觉得有两个细节真正表达了作者的态度。一个是胡蝶自告奋勇,在“看星星”后第一次感受到高潮;另一个是胡蝶把大家绑在手上祈福的彩色绳子绑在脚踝上。作者被很多人很多次强调,很“性感”。作者对这两个细节的强调可以与作者认为胡蝶在采访中是“错误的”相互印证。作者的意识,与村里那些间接合作说服胡蝶的人,确实是一脉相承的。这种无意识的揭露,也是社会文化中存在吃人现象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