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是什么耽误了我的生活?
“我就不信我命这么差!”(第80回)
——这是新婚女子迎春第一次回省亲时,跟王夫人哭过的一句话。
她真倒霉。从小没有妈妈,来到姨妈身边终于有了几年的安心。现在我被父亲卖给了邪恶的孙绍祖。
——这些都是所有读者在小说中能看到和表现出来的内容。但这不是我们想谈的重点。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如果你知道迎春为了改变命运付出了多少努力,你就知道了——我不相信我的生活有这么糟糕!——这句话的分量,有多重!!!
我一直对春节漠不关心。原因是她的背景很难捕捉到她的轮廓。
回顾《红楼梦》中所有与春节相关的细节,明木似乎总是以一种自我放逐的方式,有意无意地躲进人群中。渐渐的,这种跑龙套的存在,让她成了可有可无的模糊背景。然后,别人不理她,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02
第十五天,像是我们事先约好的一样,四个水葱一样的人聚集在郭蓉大厦:邢岫岩、薛宝琴、文立和李奇。他们都有诗书作为基础,都非常精通笔墨。曾经,诗社的人多了很多。
宝玉很高兴,喜出望外。现在我们的诗社欣欣向荣。与其撞上,不如挑个日子。明天,十六号刚好开一个俱乐部,算是宴请大家。
探春道:林姑娘刚起来,二姐又病了,总是提心吊胆的。
宝玉说,二姐诗写得不多,没有他怎么了?.....(第49回)
这是《红楼梦》里的原话。是宝玉送的。难道他不是一直把女儿当成珍珠,认为天生的钟灵·郁秀只爱她吗?
在他心中,“女儿”二字无比高洁,甚至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这两个称号还要尊贵!你们这些满嘴脏话的人,不要对这两个字无礼。这很重要。每当要说什么的时候,都要先用清水和香茶冲洗一下自己的口才。犯了错就要凿齿穿颊。(第二次)
他会珍惜路边遇见的农业家纺表演女孩;会对穿红衣服攻击别人的表亲给予会心的敬佩;我永远忘不了刘姥姥编的名茶玉,专门让严明在乡下打听,大观园里的姐妹们就更不用说了。
他曾经说过,他为这些人而死,他心甘情愿!池燕斋也说:宝玉是“多情的。”世界上哪里有无知,哪里就有对体贴的迷恋(第八章)。
偏偏他忘了和他朝夕相处的二姐。
还有人无视春节,这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连宝玉都能视其为无物,那么可想而知迎春隐形的存在是到了什么程度!
我好奇的是,春节的起因是什么?
黛玉初入贾家时,对英、谭、三姐妹的第一印象,应该是三个都很美
二姐迎春沉默寡言,性格温和。三姐探春眼神炯炯有神,一见难忘。四姐惜春,她只是个化了妆的小姑娘!不得不佩服黛玉的火眼金睛。只需一瞥就能一针见血。
《红楼梦》中,迎春留下的笔墨不多。她的第一首诗是她去袁春看望母亲时写的。
元宵之夜,大观园里的灯和火树都列得非常多。袁春在宝玉的带领下,逛了各处,回到正殿,大摆筵席。她知道姐妹们都会作诗,便命她们每题一首,为迎春的“开悦匾”作诗如下——
——唉!这叫诗!?虽然押韵,但不工整。意境中只见头隐尾露,对诺诺唯唯诺诺,并无雅家。
这是读者第一次意识到迎春在诗歌方面并没有天赋。
第二次是我和袁春的姐妹们交换猜灯谜-
深墙之外,过年的余波此起彼伏。东长安街上人头攒动,喧闹嘈杂,无数灯笼如银河倒灌沐浴。高墙内的宫殿内院,静如星辰。袁春在外省走亲戚后不久就回到了皇宫,仍然沉浸在大家庭的幸福之中。于是,给太监们出了一个谜语让他们猜。也作成猜完就不用说了,直接写在纸上,送进去让娘娘检查。同时,让每个人画一个谜语,挂在一盏灯上,让太监带回皇宫。
直到晚上太监才出来传话:是前皇后做的,二夫人三老爷猜不是。其他人都猜到了。而猜对的人得到一个宫制诗筒和一个茶篮,迎春和贾环没有得到。贾环觉得无聊,迎春是个笑话,也不介意。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明白迎春说的“不计较琐事”是什么意思。这种似乎超越输赢的冷漠,是洒脱,还是缓慢?
带着这个疑团,阅读的过程增加了新的疑点.....直到第73次,“太上感应”的出现,才让一切豁然开朗。它就像一把打开迎春生活史的钥匙,让之前存在的疑惑一一被打消。
毕竟这是迎春一生中唯一出现过的一本书,引起了资深研究者的关注,自然是实至名归。但是,绝大多数人对《太上皇感应》这本书的理解,一直停留在这本书的模糊概念上,即所谓“祸不单行,福兮祸兮,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我也在一些研究者的文章里看到过,比如归纳法里的“功过”这几个字,一直影响着迎春的一生。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一篇文章,清晰地论证这本书对春节的影响,为什么如此深刻;它对春运的影响轨迹是怎样的?
03
迎春从小没有妈妈。虽然是和我姨那边的姐妹一起长大的,但她是所有中的长姐,只是宝玉和黛玉,老太太还在痛苦中。姑姑在外忙,弟弟妹妹那么多。纵然此地给了她清净的生活,但王夫人毕竟不是菩萨。她怎么能和他们每个人平等地分担照顾孩子的责任呢?她的担忧无法形容。
她不够聪明,没有诗词歌赋的天赋。所以,她没有展示才华的资本。她要争名夺利,怎么争?贾家的女儿都是出类拔萃的,但都不如她们。我大概可以想象她回心转意有多迫切!
读到这里,会有反响。
终于,她偶然发现了一本可以改变命运的奇书——《太上皇感应》。我想她一定读过袁了凡的《四大纪律》,通过学习归纳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督促自己和家人每天做好事,从而改变命运!所以她相信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她所有的行为都只是基于书中的善行来为自己积累功德——
有了前辈(范老师)的经验,她坚信行善一定能改变运气。所以,在她的谜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无福难遇”这句诗。
无才无智,这是既定的事实。我唯一能希望的,就是多做善事,让自己的命运好一点,说不定还能重夺一城。
那时候能接触到家境好的人很少。唯一能让她练得这么方便的人,就是她身边最亲近的人。因此,为了改变自己的运气,她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生命交给了他们。
这大概就是贾政猜到她的回答是算盘时的感受吧。
折服算盘,纷纷扰扰人生。被操纵被算计成了春节生活的主旋律——
搬进大观园后,姐妹俩闲得无聊。探春见姐妹俩都能作诗赋,便发起诗社,邀请她们作诗。迎春知道诗歌不是自己的强项,但她看到人家的成绩,比如自己的,并不糟蹋大众的兴趣。她受邀到场,也很高兴自己是只限韵的副总裁。
我也看过一些文章里的一些观点:他们认为迎春之所以抽签限韵,可以归结为她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不想只是想想。抽签随机限韵是古代文人雅集里很常见的一种限韵方法,所以可以认为是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很牵强。但拒绝多关注这方面,确实是参与度弱的表现。
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想而知。
红楼读久了,会发现很多现象值得深思。迎春和探春、惜春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也就不足为奇了。惜春自幼无母,由老太太收留,不足为奇。王夫人是探春的初母,自然是跪着带大的。迎春虽然没有生母,但她的生母还在。两家只差一碗汤,迎春不是邢夫人养的。这很有意思。
而这种现象给读者带来了什么?还好我在姨妈那边待了几年(第80次)。在我经过姨妈身边之前,她的生母邢夫人是怎么对待她的?
那天,因为奶妈赌博被判了罪,迎春觉得无聊难受,就听到外面有人喊妈妈。迎春奉上茶来,邢夫人就训斥——
怎么别人的都好好的,我们的人干出了这种事。
-你不舒服。他应该说,既然已经犯法了,你就把自己定性为小姐吧。如果他敢违抗,你应该回来找我。现在直到外人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他要把老板关起来,我怕他向你借几件衣服鞋子当本钱。你心软,可能接不了他。如果我被他骗了,我就没钱了,就看你明天怎么过节了。
-你没有从我身上掉下来。你自己的哥哥嫂子都不管你。你的生活和我有什么关系?但是,我一生无儿无女,洁身自好,不能让人笑。
……
——这是穆迪的几次训斥。不知道有没有善良的读者能体会到一个母亲对女儿一半的爱?很抱歉我笨手笨脚,但我看到的都是推卸责任,骂他伤了自己的脸,庆幸自己膝下无子。
这应该是怎样的教育啊!这发生在迎春成年之后。那邢夫人在母亲刚去世,自己还是个女娃娃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待她呢?
大概只有知道迎春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感知她那句“还好我在这里过了几年清净的生活”是什么意思吧!
04
在她的人生发展中,感应对她深入骨髓的影响随处可见——
刘姥姥进了郭蓉府。贾母在大观园里设宴款待刘姥姥。鸳鸯和凤姐儿有意取笑她。当刘姥姥当众说出“老刘,老刘,吃得像牛,吃了一头老母猪也不抬头”时,在场的人,除了宝钗和迎春,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宝钗有她自己的年龄和审慎。迎春的无反应只是麻木吗?当然,这也是一种解释。但是我怎么才能看到呢?这不也是在遵循关爱丧偶者的原则,为自己积累可以改变运气的善举吗!
& lt《金鸳鸯·三玄雅名序》中,贾母、薛姨妈、湘云、宝钗、黛玉都值得推敲。
……鸳鸯说,左边的“四五”变成了九朵花。迎春路:桃花带雨。他们都说,该惩罚了!押韵不对,看起来也不像。迎春笑着喝了一口。原来,凤姐和鸳鸯都想听刘姥姥的笑话,所以故意出错,受到了惩罚。(第四十次)
迎春的反应是笑着喝了一口。曹公想表达的是:迎春是第一个对错的顺序;还是她第一个听从鸳鸯、凤姐的安排,故意出错?
用“四书”“五经”的诗词歌赋做酒品,通常局限于文人的消遣,贾母等人不会也不爱。
就算是一个不识字的女孩子,鸳鸯也可以做一个官员的牙牌令,那一定是那个年代家喻户晓的娱乐形式了。就像刘姥姥说的,庄家有空的时候,我们经常是几个人干这个,还不如说呢。我来试一试(第40次)。简单到连不识字的刘奶奶都配不上顺序。迎春不行,则不堪。难道不比一个乡下老太婆更惨吗?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她刻意听从了Xi安和鸳鸯的安排。这难道不是她的荣幸吗?
她尊老爱幼。邢夫人虽然对她从来没有好过,但还是不忘维护邢夫人——
王铸的媳妇来找迎春给婆婆说情,说因为他老婆把邢岫烟一两个月的钱都给了父母,这么长时间,他们至少要填三十两嚼。迎春听到这个媳妇给邢夫人发私信,连忙制止:住手,住手。不能带金凤凰,不必大惊小怪。我也不想要那只凤凰。
迎春以仁慈人猛,享人慈,助人急,救人命。她的奶妈知道她是一个软面惹人厌的性格,因为赌博输了钱,就拿着他的累鸡去拉赌本。她只说她的奶妈会带着应急,过几天再还。即使不还,她也不会追究。
绣橙和思琪让她要求奶妈退货,她只是拒绝。只是她的紧急和善良直接导致了仆人们的傲慢和放纵。紫菱岛成了整个大观园里最不守规矩最乱的地方。所有的奴才都敢和她做交易,敢公然在她房间里大吵大闹。迎春见停不下来,就拿着“太上感应”去看。
在书中,处处都是迎春的隐忍和被欺骗...
所以在宝钗眼里,她已经成了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死人。在一个奴才邢儿的嘴里,她就是一个连针都不会戳的傻逼。
只是她所有改变命运的努力都没有得到命运的半分宠爱,最后还是被父亲给了恶人。难怪她会痛苦地抱怨-
我不相信我的生活是如此糟糕!
不是说行善可以改变命运吗?可是为什么我一辈子都在努力做到完美,只在身边的欢乐中取乐,为什么命运却这样对待我?
她一生所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太上感应”的基础上的。她以为自己在才华和抱负上的短板可以通过命运的改变来弥补,最终出现了失落的角落和桑榆的结局。但结果却是这样。那她放弃自己半辈子,一直以他人的意志去做的这些“善举”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不被爱,价值观崩溃的女人。
05
好像小说里,迎春只为自己活了一次。
蟹宴之后,湘云把诗词一首首钉在墙上,大家都在思考题目——
曹公刻意描述了这一刻,这是我记忆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觉得迎春和其他金钗平起平坐。同时也帮我找到了她作为十二正女存在的被遗忘已久的理由。
第一次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快乐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只是一瞬间,但也是难得的感动。正如刘先生在的文章中所说
在时空的那一瞬间,她所有的尊严都展露无遗,宇宙不也因为她的瞬间行为而显示出其深刻的存在理由吗?最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充满哲学思想,总是把读者的精神境界提升到宗教的高度。迎春绝不是红楼梦里的大跑龙套。通过她的悲剧,曹雪芹仍然深深地打动着我们的心。他让我们深入思考如何一点一滴地尊重弱小的生命,让人们在地球上的生活更合理,更有诗意。那些热爱《红楼梦》的现代女青年们,你们当中有谁会戴上一串带针的茉莉花,伴着轻柔的音乐,作为一种宗教仪式,来悼念那些像春节一样美好而脆弱的生命呢?
06
春节的结局极其悲伤。在她判决之前,有一张恶狼追美女的图片,看起来有吐槽的欲望。
儿子是中山狼,成功了就猖狂。金闺花柳满,一担去黄亮。(第5次)她结婚才一年,然后就去世了。
我想,在她去世的前一天晚上,她可能感觉到生命的能量正在迅速从她身上流走。我感觉不到以前身体的剧痛。
迎春几乎无语。
在我弥留之际,天上的星星忽明忽暗,仿佛在向她善意地眨着眼睛,就像娘那慈爱而温柔的眼睛,想到我很快就能见到她,迎春感到激动而阴郁。
星光和黑夜渐渐消失在她的眼中,就像此时已陷入寂静夜晚的大观园,一望无际。
迎春停止了呼吸。
临死的那一刻,她是不是应该后悔了?
她应该恨“太有感觉”错过了一生。我恨自己这辈子这么果断的放弃了自己,最后也没有好结果。
只是她可能至死都不知道的是,善良和善良并不等同于做一个好人。
正如西方三圣引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智慧菩萨。这是在告诉世界,同情必须与智慧携手并进。
真正完整的善行,不是纵容,不是迁就,而是义正言辞,明辨是非的行善。没有智慧的善良只是愚蠢,不仅不能评判别人,也不能给自己增添祝福。反而还助长了别人的愚蠢,对梵文没有任何帮助。
然而迎春一直没有机会知道。
额外注释:
我偶尔在史料中读到过一些关于围棋的零碎文字,似乎在魏晋时期,围棋曾经有过“手谈”、“忘忧”、“坐禅”等绰号。
当你进入一盘棋时,你不会意识到已经过了半天。人常常坐在其中,不仅忘记了烦恼,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叫解烦恼。
也许这就是作者把象棋送给春节的用意。